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大帮”把持中国大陆数学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9:12 青年周末

  “北大帮”把持中国大陆数学界?

  丘成桐不是唯一指责北大乃至中国学术界的人。8月21日的《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一名匿名教授的访谈,称北大把持了中国的数学界和院士选举。8月27日,一篇名为《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以下简称“江湖帖”)的帖子首发于“新语丝”网站,随后被广泛转贴于各大论坛,引发网友对“北大帮”的猛烈抨击。

  程乾生PK匿名教授:我们不回应不代表我们没看法

  匿名教授:“北大数学学院没一个人敢实名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你说的都是假话。’连一个出来说几句圆场话的都不敢。”

  程乾生:“你可以写出我的名字。当要攻击人的时候,还来个‘匿名’,那是很无耻的。”

  这位“匿名教授”在访谈中主要观点是北大数学系掌控着整个院士选举——“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程乾生曾经参与过几次院士材料的评审。他对记者解释了国内院士选举的流程:

  “自己申报或者单位推荐。如果自己申报要至少3个院士推荐,过了65岁,就要6个院士推荐。教育部和各个科协都可以提名,北大要通过教育部来提名。

  推荐上去之后是‘通讯评审’。把个人的资料给同行的专家寄去。在材料里面,申请人是什么官职,都没有。只有10篇论文,然后附上被引用次数和评价,这都是从网上摘录下来的数据,完全客观。

  之后要数理部全部一百多个人投票,不仅仅是数学的人,还有物理的,力学的。而且每个单位只能有一个人,北大怎么能把持院士选举?”

  丁伟岳PK“江湖帖”:我们本来很安定团结他一说搞得人心惶惶

  “江湖帖”中细数了2001年、2003年、2005年的数学院士增选情况,认为北大在其中作用巨大,如果和北大“关系不好”,就不可能成为院士。

  再加上丘成桐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曾指责“这些人控制了科研经费的发放、奖项的评审、新的院士的提拔”,是否有“北大帮”?“北大帮”究竟有多少权力?这成为公众关注并热议的焦点。

  丁伟岳说:“其实院士的权利说穿了就是‘选院士’。而选院士也不是数学组的人可以决定的。要说有权利那就是发言权吧,但发言是否有道理,要由多数院士来判断,你不可能没有道理就影响多数人。有没有人可以控制选举呢?我想是没有的。丘成桐恼火的就在这里。”

  当记者追问“帮派”一说时,丁伟岳表示:“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有的人不分是非把各种争论说成是‘帮派之争’,是混淆视听。帮派,说穿了就是聚集起来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有很强的排他性。但要说数学会,是为了全体数学家的利益,不能叫帮派吧?所以什么叫帮派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本来很安定团结,他一说就搞得人心惶惶,好像我们做什么都错了。”

  链接:

  《江湖帖》部分内容选录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

复旦和中科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