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时代的学术争鸣沦为口水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9:12 青年周末

  网络时代的学术争鸣沦为口水大战

  除了与争论相关的北大、丘成桐、学术界之外,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还有另外两个主角:媒体和网络。从来没有一个学术问题像“丘-北之争”一样如此引发关注。在网络的催化下,加入公共意见的学术讨论似乎越来越偏离学术争鸣的范畴,真理,也似乎愈辩愈“不明”了。

  媒体插手数学家家事?

  当记者在内地学术界试图寻求中国数学界的人际纠纷真相时,许多受访者劝记者打消念头,甚至直接攻击媒体。

  

清华大学老教授萧树铁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去了解这些,肯定是自找麻烦,找不到答案。”

  洪家兴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也是2002年ICM发言人之一。在网上流传的派系表中他属于唯一能跟北大叫板的“复旦派”。提到丘成桐和中国数学界的纷争,洪家兴显得很生气:“都是媒体挑的事儿!”洪家兴认为,数学界人士有什么言论,是他们内部的事情,而媒体刻意歪曲放大这些争论,干扰学术界的家务事,唯恐天下不乱。

  媒体该为争论澄清?

  但丁伟岳看来,很多媒体人现在不敢站出来说话。

  “我给新闻界朋友提出了个难题。其实在庞加莱这个问题上,媒体很多人是知情的,现在他们也不出来说话。

  到底有什么很复杂的原因,我也不清楚。我在博客上点名点到新华社头上,他也不说话。因为最开始这些违背事实的报道都是他们发的,现在他们当没事一样了。”

  记者连续数日致电丘成桐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办公室,总是无人接听;给丘成桐的电子邮件也没有回音。对北大此次的回应,丘成桐的声音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朱熹平自己是否觉得自己被打压?是否认为没受邀参加2002ICM是不公正待遇?

  记者曾通过数学家和媒体同行试图辗转联系朱熹平,都未能如愿。截至发稿时止,朱熹平家的电话仍然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网友激辩辩出了什么?

  在百度贴吧之“丘成桐吧”,最早的2篇帖子发于去年6月。之后贴吧沉寂,直到今年2月15日,一位在京网友贴出媒体对丘成桐的访问《国内学术风气堪忧》之后,大量有关“丘-北之争”的转帖、评论越来越多。到现在“丘成桐吧”帖子总数已达到997条。

  在百度贴吧,丘成桐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势成水火。支持者们将反对者称为“北大狗”,而反对者则将几个经常出现的支持者IP“点名”,质疑其在贴吧发帖的动机:“就是不知它(们)拿的是丘教授的美元工资还是某报社的人民币?”

  记者采访中,北大一位数学家说:“学术是需要清静的,不像文学艺术那样需要热闹。公众的争吵会扰乱真正在判断这件事的人,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结论。”

  但在有关部门没有调查出新的事实和给出结论以前,网友的“口水战”似乎会一直继续下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