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丘成桐VS北大交锋大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9:12 青年周末

  丘成桐VS北大交锋大事记

  -2004年,丘成桐和北大就有了第一轮交火。

  -2004年的3月,丘成桐两个演讲和访谈中,对他以前的一个学生,而且是MIT的名教授等等,做了一些负面的批评。而这个学生就是北大的特聘教授田刚。

  -2005年 1月17日,丘成桐在《中华读书报》表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是二流,到国内要拿高薪” 。

  -2005年 8月9日,丘成桐指责田刚抄袭其文章。

  -2005年10月14日,针对丘的说法,丁伟岳和项武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兼职教授)在北大数学学院召开了反击丘成桐讲话。

  -新一轮唇枪舌战始于今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对丘成桐的专访。此次丘对于北大人才引进提出了质疑。

  -2006年7月底,北大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公开回应。

  -8月,丘成桐再次接受专访:“北大说自己没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

  -9月1日,丁伟岳《庞加莱的困惑》的博客正式出炉。

  “局外人”不想掺和“丘-北之争”

  作为论战当事双方,北大与丘成桐各执一词。这时,第三方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从中国数学会还是其他高校的数学教授那里,都感受到极大的阻力。所有人都在极力使自己尽量远离这场斗争,似乎很怕一不小心就卷了进去。

  中国数学会:丘说的是事实

  中国数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觉得(丘成桐的说法)不是在抨击,他说的都是一些事实。但是国内现状就是这样,我们目前没法改变。”

  但是当记者追问下去时,她立刻拒绝再透露详情。

  而在秘书长办公室一位女士在电话里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我劝你还是不要采访,这对你,对我们,对丘成桐都不好。谁是谁非都说不清楚,也都不好说。大家都不提了,让这事就这么淡下去。”

  港大教授:庆幸香港学术界好氛围

  在学术上,港、澳、台与大陆并不是“一体”,都有自己的数学协会。他们是否看得清这场争论?

  有网上资料称香港大学教授辛卓平也参加了2002年的ICM,但当记者与辛卓平通话时,他却说很多年没有来过大陆,更没有参加过那次大会。

  当问到丘成桐和中国数学界的纷争,辛卓平表示并不了解丘成桐和大陆数学界,不愿意对此发表评论。

  在辛卓平的推荐下,记者与另一名据说与大陆数学界交流密切的港大教授莫毅明取得联系。

  莫毅明有些犹豫地告诉记者,他每次来内地都只是参加会议,和内地数学家没有私交,对他们也不了解。

  “我很幸运,香港的学术氛围非常好,大学间相互合作,不牵扯到任何人际纠纷。”莫毅明说,在香港,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界会议,各个大学都很清楚哪些人在哪个领域有代表性。

  他强调,香港学术界很希望年轻学者有机会作演讲,他也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人际纠纷。

  清华教授:也许我是渔翁得利

  萧树铁教授已经离休10年。他告诉记者,他对名利没兴趣,远离了那些人际纷争。

  2002年的ICM,萧老在会上作了关于数学教育方面的报告。对于其他发言的数学家的成就,萧树铁只说作完报告就离开,不知道其他作报告的人是谁。

  萧树铁老师说自己对被选择在会上发言毫不知情,“可能是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吧,如果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利’。”

  谈到“派系”,萧树铁有些激动:“中国数学界风气一直都不好,不是现在才坏的,解放前就是帮派林立,这种思想没办法杜绝。”

  有更多教授则拒绝对此发表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