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纪录片《圆明园》再现万园之园(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4:29 新民周刊 | |||||||||
用CG制作恢复的圆明园是否能让观众认可 西洋建筑残垣,是近百年来中国人记忆中的圆明园。 用大资金、电脑动画来做一部纪录片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而直面清代标志性建筑圆明园和清王朝的盛衰历史,更需要一点魄力。不管如何,在故事片演绎“火烧圆明园”23年后的今天,“圆明园”再次出现在电影片名中,这次是以数码纪录片的名义。 撰稿/何思翀 钱亦蕉(记者)
炫目的动画特技向来是进口大片的特长,《指环王》三部曲已经将观众对CG动画的期望值无限提升;纪录片并不是中国电影院里的常客,一部“非领袖传记”的纪录片常常被影院和市场拒之门外。正因如此,数码纪录片《圆明园》的制作和前景都不明朗,导演金铁木将自己自嘲为“中国纪录片人里面的‘唐诘诃德’”:“我不知道我究竟能走多远。” “万园之园”再现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耗时150余年完成,以其空前的规模和神秘的东方帝国情结而成为举世瞩目的“万园之园”。然而今天的圆明园,留下的不过是一座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而又极富梦幻色彩的废墟,和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无限凄凉。 所以当金铁木导演开始操刀制作《圆明园》这样一部纪录片时,他选择放弃这个长期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悲伤情愫,而希望能够指引观众透过那些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景象,联想起圆明园曾经拥有的恢弘壮阔:“《圆明园》这部片子的重点,就在于再现辉煌,同样这也是这部片子的最大难点。” 金铁木回忆自己接拍这个片子后去了一次圆明园,“眼睛能够看到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石头!这就是圆明园的全部,那个传说中曾经最豪华的皇家园林。那些石头最多可以拍摄两分钟,况且也并不好看。”但现在,他必须利用数码加工让曾经的辉煌重现。从零到全部,还要人看着“真实”,难度不小啊。 据介绍,由于目前中国电影后期制作还比较落后,但凡碰到大规模的动画制作等后期特效往往需要向国外求助,但《圆明园》的资金有限,只好选择拿出总投资1000多万的1/3在国内完成数码特技。其中实景部分借用与圆明园同系列的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而其余则使用电脑仿真动画技术,模拟当年的宫廷画家唐岱、沈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 在90多分钟的电影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35分钟左右)属于梦幻影像世界,比如祖孙三代牡丹园相聚、大水法的建造过程、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圆明园盛景等。金铁木说:“中国在电影级别的CG领域很少成功的案例,这次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只能是边学边做。不过现在看来,最终的CG效果在银幕上还算说得过去。”当然,金铁木也承认,限于后期团队的水准,在处理演员、故事和圆明园建筑的CG场景时,只能做到简单的合成,出来的效果比较“平”,缺乏力度。但即便是如此简单的合成,在调剂和装饰整体影像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影片后半段的战争场面,其所带来的“冲击力”,有效调整了整部影片的节奏和情感传递。 皇帝与洋人 《圆明园》的第一主角是“圆明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圆明园永远没有办法开口告诉我们她华丽外衣下的秘密,能说的只能是生活在圆明园里的人。 从圆明园的兴建到覆灭的150年间,一共经历了六代大清皇帝,从康熙到咸丰,可惜尽管他们生活在圆明园里,却没有留下当年圆明园中真实生活的记录。留下那些记录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 作为经历过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又亲身参与过圆明园建设的神职人员,郎世宁便如留给圆明园历史的一份厚礼。尽管无法掌握圆明园中的所有秘密,郎世宁还是以上帝的名义,忠实地记录下了当时印刻在他眼中的圆明园和清廷生活。同样的还有英军中一位牧师麦基的日记。在两位洋人的旁白解说下,圆明园的历史变成一个个洋人口中的故事的串联。纪录片《圆明园》不再是常规意义上的纪录片,更像是讲述历史故事的故事片。 金铁木说:“这就是一部非常态的纪录片。它似乎很像一部故事片,因为故事片所具有的人物、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部影片都有。我更愿意说《圆明园》是一部历史片,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好看!” 在金铁木眼中,《圆明园》远远不只是故事片这么简单。“秉承纪录片精髓的内容真实,才是《圆明园》最得意之处。”金铁木说。洋人的旁白就是客观真实的重要表现之一。还有台词、道具等等,剧组都严格按照历史的记录一点一点地还原,比如乾隆手中把玩的玉玺,正是存放在博物馆内真玉玺的完整复制,甚至圆明园中的猎犬亦是与百年前那头猎犬的同一个品种和同样的大小。至于扮演皇帝的演员的挑选便更严格了,四位皇帝的扮演者都是通过当年留下来的帝王画像精心挑选的,最重要的是长得像,而且要符合每一位皇帝的不同气质,康熙的迟暮落寞、雍正的苛政勤勉、乾隆的好大喜功,再穿上按照清朝历史传统严格制作的皇袍,试图还原真实。 不过,虽然电影把细节都还原了,但是观众内心更渴望的是历史真实。从完成的《圆明园》来看,基本还是传统的历史观,没有纳入有争议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建园到毁园的历史描述,没有很大的突破。 《圆明园》的意义 谈及《圆明园》拍摄的意义,金铁木认为关键并不在于这是首次国内完整完成的CG制作电影,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用国人自己的历史去感动国人的纪录片。这种感动抛开以往的“科教”和“专题”手段,利用更多“艺术”和“故事”的交融,却并不是现代社会已经过于习惯的娱乐化情绪滋长,而是非娱乐性质的一种感情升腾:对还原历史真相的直面。 从电影主体基调定为暖色,便可看出金铁木导演希望表达出来的这段历史涵盖的“悲伤的温暖”,从康熙到雍正,从雍正到乾隆,再到毁灭,冷色一点一点铺开来,最后终于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效果,直到结尾处也仍然是冷暖杂糅,并非清一色的冰冷苍白,自始至终圆明园都是温情脉脉的历史、梦幻中的回忆。 伴随着《圆明园》即将走进电影院的日子的到来,不少人表示这将标志着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过程的开始,戏说历史的垄断风潮将渐渐地淡出舞台。导演金铁木坦率地说:“我自己觉得这样说还是底气不足,现在看来《圆明园》应该还没有这么强的冲击。我只希望《圆明园》是目前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已。” “中国人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是金铁木给自己和中国纪录片设定的未来,之前他已经成功导演了描述秦王朝的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我希望和我的团队一起,在历史方面继续走下去。”金铁木说,“在秦、汉、唐这些关键的年代中挖掘一些有意思的,影响深远的历史片段,带给观众更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正如金铁木担忧的,就目前市场现实而言,大明星、商业化、炒作才是主流,这样的历史片尽管包括所有故事片拥有的元素,却恐怕不及动画特效大片的票房号召力,能耐心看历史的观众太少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