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温州推出一号工程 用高于民企的优惠吸引外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10:35 《小康》杂志

  在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在温州企业大举“走出去”的当口,温州政府强势推出“一号工程”,以远远高于民企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个中缘由如何?这究竟是否妥当?有无必要?

  ★采写/《小康》记者 张辉

  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外资的进入,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加剧了温州“僧多粥少”的困境。在中国,虽然外资和民资在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不平等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样的事实一旦移植到民营资本最为活跃的温州时,引发了最为激烈的争议。

  在温州市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中,一份名为《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与海内外著名企业合资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文件引起了最多的争议。这份文件称: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投资强度达到一定要求的,确保其生产经营用地需要,土地价格按同一地段综合价下浮20%;与世界相关制造业龙头企业合资合作,投资强度达到一定要求的,优先安排其生产用地,土地价格下浮10%;特别重大的合资合作项目,用地实行一事一议,可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温州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土地资源紧缺,温州当地企业批地要几亩、几十亩都非常困难,现在政府把开发区的土地预留给所谓的大企业,无疑挤占了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龙港,很多本土企业需要土地建厂房扩大生产,但是没有土地指标,土地指标留给外资了。”

  “政府此行有急功近利之嫌”。

  “崇洋媚外。WTO的国民待遇怎么理解?”

  “并不缺钱的温州值得为外资推行‘超国民待遇’吗?这种厚此薄彼的气氛,对于一直创造温州活力的中小企业不是一种打击吗?”

  “温州模式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政府对经济的推动力量‘相对弱势’;二是市场力量、民间力量为主导,是‘老百姓经济’,现在,这种政府强势主导的经济安排对温州经济原有的内生平衡产生破坏。”

  ……

  这些是《小康》调查中对温州中小企业的民意记录。《小康》在温州的调查采访中,78%的被调查企业家认为,与民营企业相比,外资受到的政策待遇更好。

  面对本土企业的质疑声,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的回应是,“宠爱儿子要看用什么方式,假如招了女婿,儿子就被气走了,那还是要做儿子的思想工作。”

  而在经济学者看来,王建满的回答依然带着“父母官”的意识。

  “转型”之道

  “温州产业向来低小散,依靠规模取胜,而温州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城市,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腾笼换鸟’的话,温州经济就没有出路。”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这样认为。

  于是,冠名政府“一号工程”的温州招商引资战略高调出炉。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截止2005年12月23日,温州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4个,合同外资达8.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3亿美元。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0个,比2004年同期增加2倍多。

  外资的进入在这座民资充裕的城市中自然引起不小震荡。有关对民间资本可能产生的影响,官方的美好愿望是“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注重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承接、对接,进行对流、互动,让民营企业借梯登高。

  但《小康》在调查中发现,真正能与外资对接的往往只是少数企业,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力图自救,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

  “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实现民营企业的一个整体转型和提升。”2006年9月8日下午,在温州华侨饭店的会议厅,浙江生活秀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丰信心满怀地说。

  此刻,陈的新身份是温州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就在几分钟前,该促进会刚刚宣布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到场的数百位本土企业家,以举手表决的民主方式,赋予了陈少丰新的职责和使命。

  新成立的温州民企发展促进会,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会员组成多数为成长型民营企业家。而且,促进会整合了温州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智力资源,试图沟通企业家与政府、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其会员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

  陈少丰表示,促进会的宗旨,就是要帮助企业实现从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从低端市场向高市场的跨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向外拓展成了不少温州企业家的优先选择。留在温州本土的,多数为中小企业,但也有不少正积极谋求对外扩张之道。采访中,有温州出租车司机不停抱怨:“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老板们都到外地去办厂了,坐出租的人减少了很多。”

  政府何为?

  在许多人看来,温州发展至今,虽然资源匮乏,但从来不缺乏资本。政府如此大张旗鼓地为外资一路“开绿灯”,而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上,这有悖公平。

  “温州需要外资的冲击,来提升本土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理念,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化。但是,也要避免陷入为了引资而引资的误区。”温州大学民营企业家成长研究中心主任戴海东称。

  戴海东指出,由于政府把招商完成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导致不少基层政府片面追求数量,一切工作仅为了向指标看齐,使得招商引资工程沦为政绩工程。

  在《小康》调查中,有部分企业家反映,一些基层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压的指标,甚至引进“假洋鬼子”来滥竽充数,让人摇头叹息。

  数据显示,70%的企业家认为,政府不能过度依赖外资,利用外资来改变整体的经济格局是一方面,而注重原有品牌的保护也是迫切要做的事情。

  一名长期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人士告诉《小康》,其实,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才引进。“给外资一个好的法律环境,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减少一些来自行政的干预,增加一点办事的透明度。”

  现在,外资在温州经济的未来格局中将处于怎样的位置?与民资的关系又该如何协调和处理?这一切都成为摆在温州政府面前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从温州目前已经完成的引资项目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涉及

能源、汽车、石化、机械制造、地产等“重化工”领域的投资项目,有发展模式陷入“重型化”之嫌,而重型化之路又一直是经济学家吴敬琏等所反对的,如何避免这条“旧型的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的真正优化,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当谈及温州未来的经济走向时,大多数企业家还是对民营资本予以厚望。超过八成的企业家认为,应该由“现代化的、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集约化经营的民营企业”来充当市场的主体。

  “外资归根到底还是外因,温州经济发展真正还是需要内因的强大,而且,外因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啊。”一名温州企业家说。而政府的第一责任就在于维护一个平等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

  资料

  张洪芳 温州市经协钢管总厂厂长

  (温州的)许多大企业都走出去了,留下的是中小企业,外资的进入造成一定的挤压。

  何锡康 中国康霸

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现在着力打造康霸这个品牌,也是温州人自己的品牌,希望政府有所保护。

  王国清 浙江捷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一批有潜力的本土民营企业家,加以培养和支持。

  姜纬 浙江圣邦液压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州企业的基础还是在温州,产品要走出去,多利用外地的资源,要创新和降低成本以自救,对待外资要给予一定控制。

  沈明 上海商菱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府不要忽视扶持中小企业,可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让中小企业入驻,使其规模逐渐壮大。另外,应注重高科技产业对行业的发展促进作用。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