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中国企业紧叩非洲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1:00 南风窗

  □本刊记者 郑作时

  去非洲?为什么要去?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非洲似乎从来不是一个经商的去处。但就在2006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及大批中国高级政要访问非洲之后,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
副主席胡德平率领的包括30名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团也来到这个神秘大陆,代表团对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等东非四国进行了一次可以称为“发现之旅”的经贸访问。

  “发现之旅”的官方称谓叫做“中非民间商会非洲四国考察”。浙江传化集团总裁徐冠巨是民营企业家代表之一。42岁的徐冠巨,另一个身份是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副主席。“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到非洲看到的,是机会”,踏足于政、商两界,徐冠巨除了捕捉商机的敏锐之外,更具备了从战略纵深考虑问题的习惯。

  “非洲就像20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上。非洲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决心走中国之路,而他们的发展会给中国产品带来一个很大的机会。”

  本来徐冠巨的非洲之行只是抱着“去看看”的目的,到了非洲以后,他方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危险,反而带回来非常之多的兴奋,“疫病可以通过防疫解决,联合国统计,非洲

艾滋病发病率已经从13%下降到7%,国家的安定程度也远高于想象,当地华侨也没有这些方面的抱怨,所以我觉得非洲并没有那么可怕。”徐说,“新闻中表现出来的那个非洲似乎有些过头。”

  为期15天的经贸考察中,令企业家们震撼的是长达1680公里的坦赞铁路。这条由中国援建的跨国铁路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是当时中非友谊的象征。“我们算过账,这条铁路花去了中国10亿人民币,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流通的300亿总货币资金的3%。当地人因为这条铁路始终对中国人存在相当大的好感,这就是中非传统友谊的力量,是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的最好环境。”徐冠巨说。

  不过,使他们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在非洲遗留下的这些最优质无形资产,正在随着国内一些企业和商人的做法而流失。

  危险的信号

  事实上,在非洲,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国人在经商。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第一类是中字号的大型国企和

中兴通讯、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他们在国外主要以承接大型工程为主;第二类是一些把工厂移到非洲的制造业企业,因为税率和劳动力价格的因素,这些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避开西方国家诸如配额之类的非关税壁垒。在非洲国家走中国式的经济发展之路时,同样也在本地设置了大量的开发区和保税区,便利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第三类是商贩,这正是徐冠巨们非常担心将来会影响到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的因素。

  “非洲基本日用品非常缺乏,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国内,把中国商品运向非洲,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许多中国人——其中大部分是我们浙江人——已经开始在非洲建立商品交易网络。在内罗毕机场,我碰上一个浙江商人,他自述在非洲赚钱是用吃苦换来的,就在内罗毕机场,这个商人就曾经因为飞机误班而整整困在机场3天。但是我问他,你在非洲是不是都被视作中国人?他回答说是。我委婉地说,那你代表的就是中国人的形象,而不是你的个人形象。”

  徐冠巨所担心的是商品质量问题以及销售方式上的杀价问题。由于国内日用品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商贩为逐利拼命以低价进入非洲市场,已经开始令当地居民对中国货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商贩们“快赚快走”的心态,使得中国商品在非洲没有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时间长了,当地居民开始了解这些中国商品的高利润,进而讨价还价。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从自己杀价到被杀价,再到相互竞争杀价的情况,似乎又要在非洲这个刚刚苏醒过来的市场上重演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趋势有蔓延的势头。“这些商贩的网络开始变大。在我们这个考察团中,有四川企业家觉得可以来非洲销售产品,但忧虑的是,只有与先到的商贩所铺开的网络去协商合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现成的渠道可用。”

  徐冠巨因此对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的前景十分忧虑。上世纪80年代,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初期,由于不少被称为“倒爷”的第一代中国商人在该国销售了大量劣质商品,使中国货有“鸡毛服”、“一日鞋”的恶名,之后近10年间,中国货在俄罗斯市场进入一蹶不振的状态,即便到现在,尚有当地人对中国货避而远之。

  “政府有责任对出口商品进行管理,避免俄罗斯灾难再次出现在非洲,其中的关键是实现价值与价格的对等。”徐冠巨说,“中国在非洲的美名丢了是最大的损失,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除了上述担忧之外,机会却是俯拾皆是的。“我们去的东非四国,经济落后,大概相当于三四十年前的中国。城郊尚存大量的土制建筑,缺乏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工业体系,水利设施也不完整。但这些国家幅员辽阔,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000万到3000万人口,有着相当好的旅游和矿产资源,消费品价格高,基本处于经济原生态之中。”

  中国驻刚果大使范振水曾介绍说,由于当地工业体系的不足,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生产型项目利润很高。比如,麦秆、棉秆、芦苇等被作为柴火烧掉,但纸张却十分昂贵,一张A4复印纸,国内售价0.2元人民币,非洲的价格竟达2元人民币以上,若将国内关停的5000吨以下造纸设备,经检修保养后,运到非洲,办一家投资小、见效快、减少污染的造纸厂,将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徐冠巨也观察到,一吨在国内只卖两三百元钱的水泥,在坦桑尼亚却可以卖到130美元,而在莫桑比克就更高了,可以达到160美元。而且,“非洲很多资源性产品正是中国奇缺的,完全可以形成互补。但关键在于怎么把这条路走稳、走好。”

  目前中国在非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程和贸易两个方面,当然无法深入地开发非洲市场和利用当地资源。如果国内大型品牌企业生根开花,一方面会把优质的中国产品带过去,还会引入自身所需要的资源,对平衡中非贸易也益处多多。“这需要民企领导者有战略性的眼光。”徐冠巨说。

  正如本次考察的领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所言,日本经济在近十多年来的低迷期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要因在于日本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

  另一个好消息是,9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为深化传统友谊,加强友好合作,中非双方共同商定,今年11月3日至5日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其间还将举行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和第二届中非企业家论坛。

  大门刚刚打开。

  胡德平的效率

  徐冠巨参加过很多政府组织的考察团。“很多都是观光旅游的性质,决定是否参加一个考察团,更多地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去过。这次不同,15天时间,几乎全部花在商务活动上。以中非商会会长身份出行的胡德平副主席,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除去两天的路程,我们全程只花了两天去看了看肯尼亚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即便在这个过程中,还抽空去考察了一个荷兰阿姆斯特丹商人投资的鲜花基地。其余的时间都花在谈判和商务考察上。这种形式较之以往的考察团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事实上,这一次考察,是真正的商务考察。中非商会,是建立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下的组织,由中国和五个非洲国家组成,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高规格的安排和紧凑的日程,符合企业家的工作规律,所到国家,基本上由所到国家主管经济或贸易与工业的部长来接待并亲自主持经贸交流会。在坦桑尼亚,考察团受到该国副总统的接见,在

马达加斯加,更由该国总理亲自主持投资说明会。

  如此高规格和高效率,令考察团更多地了解了当地的重要项目和相关信息,也使这些民企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种政、企一体的考察团的引领下,原来与政府配合不够密切的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之旅上,看来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