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我在港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7:52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胡庆波)四年前,一个内地学生拿到了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60万元的全额奖学金。这个即将 在2006年年底拿到博士学位的学子,为我们讲述了他亲历的香港大学求学生涯。

  “无心插柳”入港大

  2006年8月25日23点,远在香港的小李准时地出现在因特网上,通过GOOGLETALK软件接受了本刊 记者的独家专访。

  本科四年,我读着喜爱的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对知识的渴望时刻鞭策着我,那时我 头脑里想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最终,所付出的辛苦换来了英语四级满分、六级优秀、四年专业课累计学分全系最高的好成绩 。本来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可随着我投考清华硕士研究生的失利,一切都改变了。

  那是2002年的3月份,我的考研成绩虽然总分很高,但由于一门课程单科分数不够,我的“清华梦”在无限的惋 惜中破灭了。当时的心情,怎么说呢,奋斗了这么久却没有结果,让我觉得很失望;下一步是继续考研还是出国的目标没有确 定,又让我觉得很迷茫;但并不是绝望,因为我坚信自己肯定会有学上。

  当小李的思绪回到2002年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时,不知是夜深人静的原因,还是因为GOOGLETALK软件 效果太好了,记者分明听到了一丝叹息从网络那头传来,也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沉重。那个时刻,记者能做的,只是静静地听 着,听他梳理曾经的那段记忆。

  “我该怎么办?”我一遍遍地在心里问自己。

  经过一段痛苦的选择期,由于不想耽误一年(再去考研),我决定申请出国。我用20多天的时间上网查了所有说英 语国家的高校,但遗憾的是,这些高校当年的申请期我几乎全都错过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转眼已经四月份了,春意渐浓,可我并未感觉到一丝温暖。终于有一天,当我漫无目标地在网上“游荡”时,很偶然 地,发现香港大学的申请期竟然还没有过!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4月15日。

  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找老师写了推荐信,寄送了申请材料。

  等待的过程总是很漫长,由于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所以我一边等待,一边积极申请着澳洲的高校(那里转年春季 开学),同时在思想上准备着下一年的考研。

  7月初,我意外地收到了香港大学一个e-mail形式的非正式offer(意为录取通知),8月1日,收到了 该校电信与网络专业的正式offer,同时拿到了港大提供的四年60万元的全额奖学金。不知为什么,当时,我头脑里突 然冒出“着意栽花”和“无心插柳”两个词来。

  “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记者问道。他笑了一下,“就是觉得意外,其他的感官似乎已经麻木了。本来没有抱太 大希望的,却成功了。可是相反……”他的笑声在今天听来依旧有些无奈。

  随后,各种手续顺理成章一一办妥。2002年11月,带着130多斤重的行囊,我坐上了南去的火车,这是我第 一次远离家门,也是我当年走出困境惟一的一条路。

  初识香港,从兴奋到失望

  四年前,小李的普通话还带着淡淡的乡音,可是现在,记者听着他抑扬顿挫略微平缓的标准普通话,突然想起了新闻 播音员。他半开玩笑地解释道:“也许是新闻联播看多了……”

  从北京开往九龙的火车不知不觉地驶到了罗湖,第一次出境,我觉得真是既新鲜又兴奋。

  下车后有师兄来接我,我们坐上了一辆面包车,再下车就到了香港岛的一个很旧的居民区,窄窄的街道,飘散着菜市 场里特有的味道,马路上破旧的楼房,又细又长的杆子横出屋外,挑着晾晒的衣服,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料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看着这一场景,之前的兴奋与憧憬顿时烟消云散,我简直怔住了,不停地问自己:这就是香港吗?我要在这里呆四年吗?

  等到了我的住处,更是噩梦一般的感觉,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就像我们经常在港台电影里看到的,那是一座已经有了五六十年历史的长长的筒子楼,电梯很陈旧,而且是那种需要 搭乘者亲手关拉的铁栅栏门,门上布满了红色的铁锈。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是住户的大铁门,门外是佛龛,飘散丝丝檀香的味 道。一个40多平米的单元用木板隔成了几个小屋,居然住了10个人,还有两个脏得不能再脏的

卫生间。我和另外一个人合 住的小屋大概5平米左右,除了一张上下铺的单人铁床外再无法容纳任何大件物品。窗外是有轨电车的轨道,咣当咣当的声音 在早上六点到凌晨一点之间不定时地发出,让人觉得似乎就在火车道边睡觉……

  现在想起来依旧觉得可怕。此时,刚来香港的第一天,我便开始想家了。

  后来才知道那个地方名叫石塘咀。

  小李告诉记者,香港可谓是寸土寸金,虽然也有很多好的住房,但绝非一个普通学生能消费得起的。随着香港高校对 内地学生的扩招,如今宿舍等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地改善。但当时的情形是,香港大学只有一个宿舍楼供读研的内地学生居住, 可以容纳188人,同时,却有大约1000个来读研的内地学生。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要自己出去租房子。即便是有幸住在 校内,也仅仅可以住两年。

  到香港的第二天,我周围哪都不认识,又不懂广东话,却要背着包跟着房屋中介一家一家地看房子,那时的情景怎是 “凄凉”二字可以形容!这里最便宜的快餐就数麦当劳了,我常常伸出食指和中指对着售货员小姐(表示要二号套餐)。六天 后,终于换了一个相对较新的房子,租金由之前的每月1200元变为2800元港币。

  后来我幸运地搬进了学校的宿舍,香港大学位于香港岛西半山的山腰上,很安静,各种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 这里,可以看见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看见船来船往的码头,看见鹰从自己的脚下飞过……

  说到这里,小李的语调也随着当时的心情变得明朗起来。

  山下是喧闹的平民区,而住在半山的往往都是有钱人。就这样,我也做了两年的“有钱人”。

  港大四年,我是独立的社会人

  说起在香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最深的感触就是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我也需要挣钱、租房、做饭、社 交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学校并不是我惟一甚至不是主要的活动区域,即使签证上标明的身份是学生。

  我这四年一共修了8门专业课程,外加广东话课和体育课。这里的体育课不会有任何考试,只是教大家如何去玩,例 如怎样打羽毛球、击剑、散打等。专业方面,导师做大方向的指导,也不要求必须发多少篇论文才可以毕业。虽然没有这个硬 性的规定,但是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发表了五六篇会议或期刊论文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港大,只要读到博士的人一定是很 喜欢自己的专业的人,写文章发表文章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除了完成系里的功课,我还要带本科生做实验——香港大学的每个研究生都有义务做100个小时的系里工作,比如 实验演示员、助教等。平时我喜欢上网和通过电视看新闻,看财经和时政新闻是我每天的必修课。说起本港的电视新闻,真是 和内地风格大相径庭,经常是播谁家猫上树了、哪家父母虐待儿童了、哪棵树倒了……起初觉得这很狭隘,除了长江三峡、“ 神六”上天等重大新闻外,市民似乎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转而一想,也许这正反映了文化的差异。

  我们宿舍楼每两层有一个公共休息室可以做饭,这几年下来,不敢说自己厨艺如何,起码能做到一个月做的菜不重样 ——各种时令蔬菜炒肉或蛋、各种捞面等,有时干脆买上半斤虾一蒸,晚饭就解决啦。其实来港大之前我也从没有做过饭,都 是后来跟家人学的。为了省些电话费,我干脆教起家中二老如何使用MSN和GOOGLETALK软件,发现了这个省钱又 方便的“新鲜事物”,二老也是用得不亦乐乎。

  漂流在外的人最怕的就是得病了,但在这里你完全可以不用为医疗费担心。在香港大学,所有(除了看牙)都是免费 治疗的,有些慢性病需要排期,有时往往需要排上一两年。校医院解决不了的大病会转到相关医院去,急诊是每次100元全 包,如果住院的话,每天的费用是60元,而且还管吃管住。因此,对于医疗,学生的抱怨并不多。

  说到这里,小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奖学金是每个月12500元,四年累计共60万元。而他的学费是每年4 2100元,再加上衣、食、住、行、旅游等其他费用,只要精打细算肯定够花了,但也不会有什么剩余。

  在香港读大学期间,我的另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去过新加坡、夏威夷、旧 金山、凤凰城等很多地方,经费大部分由学校提供,部分自理。因为港大会给每个学生四年期间一个机会,提供一万三千五百 元钱,用于支付会议的差旅费用。至于时间嘛,我们没有寒暑假,每年有30天的假期,只要自己的导师同意随时可以请假。

  还有三个月我就要博士毕业了,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虽然博士生就业面比较窄,但我还是很乐 观的。目前我在内地只投了贝尔和微软两家公司。香港的产业背景和高昂的人力成本导致电子研发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如果想 留港工作恐怕需要转行。不过,最终是回内地,还是留港或是出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遇。我们学生的签证可以延期三个月 ,所以时间还是很宽裕的。

  “在香港读大学后出国会不会更容易一些?”记者问道。小李沉思了一会儿后回答道:“别的我不太清楚,就出国留 学这条路来说,北大清华的名气和学术地位在世界上绝不次于港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别是导师推荐信的力度不同,因为香港 的教授很多都有过

留学经历,与海外高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曾有位朋友问我,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会选香港大学还是清华大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想说的是——我不 后悔当初的选择。

  内地学生在香港

  这几年,来香港读大学的内地学生真是越来越多了。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食堂吃饭,突然迎面 走来一个大汗淋漓的家长,向我们打听港大的各种情况。原来他的女儿刚刚拿到了香港大学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个offe r,不知如何选择,于是她爸爸当天就直接“飞”过来做调查。他根本顾不得休息,下了飞机就直奔港大,只要碰到内地学生 就走上去询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知道他们最后选择了哪所高校。

  “那么,香港人又是如何评价内地学生的呢?”记者又朝小李抛出了一个问题。他介绍说,传统上,一般认为内地学 生刻苦勤奋,而香港学生思路宽、英语好。其实这种情况也在变化,一方面内地学生的英语越来越好,但也未必都很勤奋,他 就亲眼看到有两个来自内地的本科生有一段时间天天泡在实验室机房里打“

魔兽争霸”的游戏。

  同时,港大本科生的学费也是一涨再涨,由起初每年4万港币涨到了今年的8万港币,而能拿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比例 不足10%。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内地学生趋之若鹜呢?就整个中国的学术界来看,香港大学的学术水平很稳定,一直都是不 错的,并非这几年突然间好得不得了。我个人感觉最近几年香港大学本身的教育体制、教材、师资力量等硬件软件其实没有太 大变化,惟一一个重大的改变在于香港高校对于自身的重新定位,也就是说,由一个地区性、封闭式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发展 成为开放式、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教育中心。揭开这一转变的面纱,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这一商业策略,毕竟这样一个港口城市 若要继续发展,需要居安思危。一方面利用自己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优势来发展教育产业,另一方面,香港正在面临社会老龄化 的问题,内地年轻人才的涌入,可以有效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相信内地的百姓在新鲜感过后,自然会冷静下来,考虑一下到底 什么才适合自己。

  (文中小李系化名,照片均为小李提供)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9月下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