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亟待破解七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2:57 重庆晨报

  专家认为这七大难题是:收入分配、就业难、科学调控、社会保障、利益诉求渠道、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反腐

  关注六中全会

  据新华社10日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着力破解哪些难题?红旗
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沈杰等三位专家,对此进行了梳理和点评。

  分配:社会公平核心问题

  现象:近年来,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广泛关注。

  专家建议(黄苇町):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整二次分配比例;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等。

  就业:巩固“民生之本”

  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

  专家建议(黄苇町):必须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现象: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

  专家建议(沈杰):目前,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密切相关的乱征土地、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诱因,必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保:完善“托底”机制

  现象: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到“十五”期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亿人,但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平仍然较低。

  专家建议(沈杰):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应逐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期生计;探索和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权益: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现象: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时发生。

  专家建议(吴忠民):为进一步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各级党政部门要重视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是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等。

  社会发展:与经济并重

  现象: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专家建议(黄苇町):一是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二是要加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三是要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反腐:防止“权力寻租”

  现象: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仅2005年,全国就有11071人因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专家建议(沈杰、黄苇町):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一是要从制度上防止“权力寻租”,二是从机制上防止“暗箱操作”,三是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