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方宁:为宣城营造好的发展氛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3:3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方宁:为宣城营造好的发展氛围

  印象方宁

  作为市委书记,他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更像是一位文人雅士;作为管理学博士,他常常纵论城市经营、挥洒改革发展大计,又更像是一位政府官员。“儒官”,当人们
谈及方宁时,这是给他冠以最多的一个“头衔”。

  “方正为官”,这是他的从政之道;“淡泊宁静”,这是他的处世原则。宣城市委书记方宁,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方宁简介

  方宁:安徽金寨人。1955年7月出生,1975年8月入党。1973年歙县横关公社务农,后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78年2月考入大学,先后在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哲学学士、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1997年7月任宣城地委副书记;1998年6月任宣城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1999年5月任宣城地委副书记;2000年11月任宣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2001年1月任宣城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6月任市委书记、市长;2003年10月起任宣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近些年来,宣城经济之所以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宣城特点的发展思路。

  本报记者:方书记,你好。在今年上半年进行的 “2006浙商(省外)首选投资城市”评选活动中,宣城市一举当选。如今宣城的招商引资总量和增幅、外贸进出口增幅、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请问宣城经济的长足发展,究竟有哪些秘诀呢?

  方宁:这些年来,宣城经济之所以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宣城特点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将会确保宣城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拓展和延伸。

  这个适合宣城特点的发展思路,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制定了“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融入战略”。2001年,我们正式提出了这个“融入战略”,当时有的同志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一个省就是一个经济范围,宣城怎么能融入到外省去呢?如今,宣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战略已经被广泛认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也表明,宣城当初制定的“融入战略”是完全正确的。目前,苏浙沪地区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在宣城市的7个县中,有5个县和这些地区接壤,这就是我们的优势。由于早在5年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迎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如今我们尝到了甜头,在今年前8个月吸收的50多亿元外来投资中,有80%以上就是来自苏浙沪地区。

  第二,是实施了“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即以新兴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前我们一直强调要“工业强市”,现在看来,这一方针对于我们宣城来说还不够全面,因为除了工业以外,我们的农业和旅游业也很有潜力,制定“一主两翼”的战略,可以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丰富,也更加立体。比如说,宣城的茶叶、山核桃和竹类,在全国市级单位都名列前前茅,宣城的特种水产养殖也发展得不错,银鱼、青虾、河蟹的产量都很高。宣城的旅游业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说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比如说宣城留下了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人文积淀很深厚,可以大打“名人牌”;再比如说宣城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开展“红色旅游”也有很大的潜力。自从推出“特色旅游业”这个概念以后,宣城的旅游业现在已经渐渐成了一个新兴产业。

  以前,人们对以工业为主体,并没有什么争议,后来大家对发展效益农业也有了共识,但对特色旅游业,很多人认为前景不看好,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特色旅游业也已初具规模了。

  第三,是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宣城的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民营经济占到全市税收总量的半壁江山。我们这里有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勇,已经成为宣城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认为,一个地方如果说“精英”只是几个政府官员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肯定发展不起来,“精英”更应该是有胆识的企业家,以及方方面面的成功人士。我们要大力推出这样的人,并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从而更好地促进宣城经济的发展。

  任何改革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实践,我们的使命就是去为他们积极寻找改革的“命题”。

  本报记者:宣城市于2004年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即乡镇领导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称之为“中国官员瘦身运动”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作为这次“瘦身运动”的主要设计者,你当时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方宁:中国社会如今正处于一个改革风起云涌的年代,不过这些年来,基层改革的热情却有所下降,一些基层单位总在观望,在等待着上级的布置,在等待着红头文件,缺乏改革的主动性。其实,任何改革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实践,我们的使命就是去为他们积极寻找改革的“命题”。

  推出乡镇领导体制的改革,主要是觉得乡镇的行政效率太低。我们在乡镇推行以领导班子“主官合一、交叉任职”为核心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党政“一把手”相互扯皮、乡镇行政机构庞大等“老大难”问题。如今,原来的乡镇领导班子从过去的10至15人,减少为5至7人,办事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常常对我们的乡镇干部说,改革就要积极主动,要积“小改”为“大改”,不要干等着上级来布置安排。我非常希望宣城乡镇领导体制改革,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

  一个领导者只有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才能真正悟出书本中的道理,也才能真正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本报记者:据你周围的同志介绍,你非常喜欢读书,有时候甚至到了书不离手的程度。请问方书记,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究竟能对实际工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方宁:我很喜欢和别人谈谈读书方面的话题。看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而且看书是会上瘾的。每本书都有着它自己的架构,书本中有些观点是你已经掌握和了解的,有些则是新鲜的。我总觉得看书好处多多,因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谁都不能否认的。当然,我们看书不能从书本里生搬硬套,不能为书所误、为书所累,而是要紧密地联系实际,要在对现实有充分的研究的基础上,去理解书本上的观点。

  一个领导者只有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才能真正悟出书本中的道理,也才能真正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我经常对干部说,一个地方不怕穷,也不怕落后,怕的就是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这些话,其实就是从书本里悟出来的道理。因为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假如自己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那就无法做事情,更不可能将事情做好。

  建设城市,如果我们一味求大,而不是在强化特色上动脑筋,对我们国家来说、对我们的老百姓来说,可能都会是一场灾难。

  

  本报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谈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种急迫乃至浮躁的心态。据我们了解,作为宣城市委书记,你一直对所谓的“形象工程”颇为反感,在谈及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你似乎始终抱有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

  方宁:

  急迫和浮躁,这确实是当前不少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通病,这同时也表明,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干部们理解与接受,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接受。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有批评的,他们认为并不是把楼房建得越高越好,把马路修得越宽越好,把绿地铺得越大越好。城市有大、有中、有小,城市建设也不能千篇一律,如果我们一味求大,而不在强化城市特色上动脑筋,这样进行城市建设,对我们国家来说、对我们的老百姓来说,可能都会是一场灾难。

  如今中央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我理解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不过我们有些干部对此还不能真正理解,对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干部和群众进行积极的引导。

  我希望270万宣城人民会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将宣城引上了一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本报记者:方书记,你已经在宣城工作了快十个年头,你希望宣城的老百姓给你的工作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方宁: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留给历史去回答吧。假如非得让我作答不可的话,我希望270万宣城人民会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将宣城引上了一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将这座城市引入了歧途。眼下,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并且已初具成效。

  所谓“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就是要给老百姓留下一个好的自然环境,给后任者留下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完成的,或者说是完成不了的,但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地方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留下来,这同样也算是一项功劳吧。

  我非常希望能给宣城人民创造一个好的发展氛围。我们的社会还缺少一种宽容、包容的氛围,群众的聪明才智以及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我感到遗憾的地方。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事情干好,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我想,宣城的明天应该是非常光明、非常美好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