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局之年看南充———“两抓两促”:构筑和谐社会根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5:5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张萍陈勇江芸涵驱走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金秋的南充祥和中透出勃勃生机。

  “嘉陵江号子”、“桑园滴翠”、“绸满街市”……9月19日晚,南充大剧院,大型歌舞《嘉水绸韵》演绎本土人文风情,喝彩如潮。

  喝彩,也同时在“戏”外响起。“夜色分外好!”当晚,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发出赞叹。该负责人是前来南充检验有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的。

  繁荣、和谐,川东北重镇南充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定基调。

  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3%;工业销售产值增幅列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二……“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社会和谐。”解读成就,南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话题不离兴市方略。

  产业强基:铺“和谐坦途”

  早在9年前,“工业兴市”就在南充喊响。然而,农业文明的巨大惯性,使南充工业依然隐藏在农业的背后,未能走上前台成为领军者。

  轻纺、酿酒、粮油加工业“三子登科”,轻纺工业占总量的85%———南充工业结构相对单一。到2003年,南充工业销售收入才破百亿元。

  “要激发城市活力,产业支撑是关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抓工业力度空前。去年,全市工业发展资金投入7倍于往年,一系列产业振兴之举次第推出———

  加大领导力度。变过去由分管领导“单独抓”为多位领导“配合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20多位市级领导分成六个组,分别对重点发展的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医药、建材、水电能源六大产业板块进行分类指导,依托市场打造产业集群。

  突出机制创新。过去,由于利益分割,市、区在产业培育、企业发展上颇多“双声道”。南充从市、区财政体制创新入手,以“共同培育,利益分享”为基础,构建市区联动发展新机制。如今,市辖三区将驻区市属企业视如己出,倾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突破投入瓶颈。从创纪录的2.5亿元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到安排重点技改项目贴息资金1000万元;从注资2500万元重组融资担保公司,到斥资1.27亿元推进城南1100亩服装工业集中区建设……诸多“大手笔”连续挥舞。

  2006,南充人在视作“产业突破”的关键之年,昂然起步。

  从30万吨到100万吨,南充炼化总厂5年跨越了同类企业十几年才能逾越之路。“产业兴市打造起全新平台,使企业如虎添翼。”厂长孙纯感受至深。

  受鼓舞的更有众多客商。南充营造亲商、便商、富商的投资“洼地”,浙江台典集团、温州宇宙集团等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南充就招来20.5亿元“外援”。

  “100户中小企业成长计划”、“20户重点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先后启动;总投资16亿元的22项技改项目已跻身“省重点”;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六个百亿工程”和南充炼化总厂、东风南充汽车公司两户百亿元企业将构成“十一五”期间南充工业发展重头戏。

  与此同时,南充农业转型步子虽艰辛,但坚定。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该市农业产业发展精彩纷呈,活力倍增。

  华西希望四川特驱投资集团牵手蓬安县,投资6000万元兴建PIC生猪产业化合作项目,“农字号”企业夺下南充今年引资首单。鸿宇食品、富达竹业、巨农生猪……大批“内联农民,外接市场”的尖兵,正勾勒着南充“新农业”画卷。

  干群连心:我们共同走过

  今年6月27日,南部县升钟水库淹没区高峰村人头攒动,投资2200多万元、解决库区行路难的西河大桥上马。一座乡镇大桥开建,竟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程出席。

  解百姓疾苦,党政俯首为。面对17万失地农民,88700余下岗失业人员,人均年纯收入637元以下的6.6万绝对贫困人口,以及由于经济欠发达的社会问题,南充决策者们提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政绩。真心实意解决百姓疾苦,努力协调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去年6月,深入升钟库区调研的市委书记王宁,到特困户杨壁昌等村民家中访贫问苦,实地体验10万库区群众的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行路难、用电难、发展难,眼眶湿润。

  全方位改变库区面貌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就此打响。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关怀下,1.25亿元扶贫开发资金注入库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布局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致富产业。

  曾为儿子在校搭伙交的5元“蒸饭费”,南部县神坝镇方山村特困户王益明跑了10多里山路才借到。“没想到生活变得这么快!”喜不自禁的他,如今已能摆出像样的农家饭款待前去采访的记者,“市、县领导帮我规划发展起了干果种植和獭兔养殖,日子硬是过得哟!”感激之余,他与8位一起“改变命运”的村民,联名给省委书记张学忠写去感谢信。

  立制度、看行动、重持续,南充市解决百姓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之“手”遒劲有力。

  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构建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取消市级领导每年的专项经费,出台“三不准”把关修楼建厦、公车购置,严格政府采购,紧缩开支数亿元,把资金用于解决老百姓疾苦和促进产业发展。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全力化解群众疾苦方面“不惜工本”———

  “两免一补”已惠及贫困学童80多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266.8万农民初步解决“看病难”;投资数亿元的98.4万平方米拆迁还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实现新增就业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

  年久失修的房屋摇摇欲坠,顺庆区黄金乡东岳庙村的周兴明一家,曾夜不敢寐。“现在能住上新房,全托党的福!”他感激不尽。该乡328名党员捐资数万元成立的“党员爱心银行”,拨出5000元帮他搬出危房。

  干群连心如潮涌动。全市2.58万名机关干部结对近2.8万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成为基本要求。

  民心知向背。24.7万群众竞相参评“三满意”等活动,满意率超95%。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对南充综合实力的一次大检阅,‘社会和谐’应是其中重要一环。”王宁心境舒展———9月22日,该市“创优”顺利通过“国检”。

  秋阳煦照,江风洗心。南充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阔步放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