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减负后学生反而心慌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6: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学校作业现在是少了,考试也没了,可自己心里慌啊。”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李筱萧等同学昨日就“给学生减负”一事在学校少先队大队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最终形成了红领巾提案《“给学生减负”是一个伪问题》。据悉,该提案将被带到我省第五次少年儿童代表大

  会上,作为红领巾提案之一进行讨论。

  学生:减负就是减分数

  昨日下午,记者到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时,同学们正在该校少先队大队会上就“‘给学生减负’是一个伪问题”进行讨论。“学校作业是少了,也没考试了,是减负了。”初二年级的李筱萧首先发言,“但我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也不知道别

  的同学在做什么,心慌啊!原来经常有考

  试,还可以知道自己和同学的差距,现在什么都不晓得,很不踏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给自己减负了,就意味着成绩要减

  分。”初二年级的刘佩娜说,“像数理化,不多做题成绩肯定上不去。”初二年级的姚易对此很赞同:“刚开始作业少了,我还很高兴。可后来考试,吓了自己一跳,成绩下降了。一打听,同学们都在自己找题做。”

  老师:减负必须多方配合

  一个小时的少先队大队会,孩子们的苦闷、压力、对减负的思考,深深感染了在坐的树德实验中学大队辅导员张力耕老师。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响应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一个学期只有两次考试,学生的作业也少了,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增设了第二课堂,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地快乐起来。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减量的问题,更不意味着要放低对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真正快乐起来,真正实现减负,必须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一个都不能少。他说:“现在学校是减负了,可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分数评价体系没有变,竞争、升学、就业这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全部压在了孩子的身上,学校一厢情愿的减负,实际上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

  呼吁:让全社会关注“减负”

  作为我省第五次少代会的少年代表,李筱萧在会后告诉记者,她要将同学们的讨论整理成文字,带到省第五次少代会上,“将我们的呼声告诉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来思考‘减负’,让全社会来关注‘减负’”。

  记者述评

  让孩子快乐学习

  一个在成人看来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措施,为什么在孩子的眼中却成了更大压力和恐慌的源泉。“减负”减的是什么?老师说减了作业,孩子们说减了快乐。“减负”从1999年叫响至今,呼吁了7年,学校的作业是减下来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却加重了,这显然有违相关部门出台“减负”措施的初衷。孩子们希望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这也是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所以,无论减负还是其他什么措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都应是其重心所在。其实,推进素质教育,怎一个“减”字了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改革需要方方面面配套进行。

  见习记者郑钰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