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林根:热科学领域的“求是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7:44 汉网

  现为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42岁的陈林根,近乎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不是因为他14岁考入海军工程学院,28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2岁破格晋升为教授,而是他多次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经历。

  1994年秋,全国工程热物理学术年会召开,国内一流专家教授云集。30岁的陈林根登台宣读论文一语惊人:沿用了100多年的布雷顿循环经典分析结论有误。

  与会者除了惊奇,就是怀疑:这是谁啊?敢站出来对学术界公认的定论说“不”!大会主席、中科院院士蔡睿贤教授首先说:“你的结论,不但我不赞同,相信其他各位也不会赞同。”

  陈林根有些犹豫。打从涉足现代热力学研究领域以来,他曾多次得到蔡院士的点拨和支持。正当他迟疑不决时,蔡院士微笑着点点头,示意他继续为自己的结论作进一步说明。

  接着,陈林根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有条不紊地端了出来。他用系统严密的理论推导,指出布雷顿循环理论分析存在的几个明显不足,提出并证明了新结论。他的发言,虽然没博得与会者赞同的掌声,但谁也提不出反对意见。

  休会后,蔡院士细心研读这位年轻人的新结论。反复审核,蔡院士从陈林根的论文中实在找不出破绽。第二天复会时,蔡院士第一个发言:“陈林根的论文观点是正确的,结论是可信的。”接着,蔡院士对新旧两种结论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对比分析。会场片刻的沉静之后,专家学者纷纷颔首赞同。

  1996年7月,国际热科学领域权威、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伯杰发表专著《熵产生最小化》,专著是其22年研究沉淀,他特意给陈林根寄来一本,并在其认为最有创新价值的流体流动装置部分,夹上一张英文纸条,上面写着:请陈林根教授沿着我创建的这个方向继续作深入研究。

  收到专著和纸条,陈林根异常兴奋。多年来,他长期研读伯杰教授的论文著作,并通过信件和论文交流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他研读伯杰这本专著,发现其研究成果涉及多门交叉学科的新知识,有不少独到见解。当陈林根进一步研究时,意外发现伯杰的某些重要观点不正确。

  开始,陈林根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经反复论证,确认伯杰提出的“非线性流量压差关系下,流体流动的最大功率输出及相应效率”有重大错误。陈林根很快给大洋彼岸的伯杰去信,明确指出专著中的错误,并附上了自己的推导方法和论证结果。

  两个月后,伯杰回信说:“陈教授的推导过程简单明了,推导结果似乎是正确的。看来,我在专著中建立的公式和结论应当用陈教授的方法和结论来替代。”他还建议陈林根将该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由他推荐到有关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后来,伯杰在另一本专著修订再版时,删除了由陈林根指正的章节。而陈林根的那篇论文在国外发表时,专门在文末附言,对伯杰教授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

  如此,陈林根在国内外学者心中留下“初生牛犊不畏虎,具有挑战学术权威的胆识”的印象。近几年来,陈林根在与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中,及时发现并订正了“不可逆循环模型”等研究方向的20多处错误,并一一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1998年,陈林根荣获中国科协“求是奖”。记者胡孙华通讯员刘迎军熊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