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分解节能指标 签订责任书 上海产业节能落实到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0:45 中国环境报

  刘卫星

  本报讯上海市政府日前召开上海产业节能工作会议,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的目标,动员各有关方面扎扎实实把工业商业节能工作落在实处。上海市经委与上海建材集团、百联集团等20家工商企业集团签订了《上海市“十一五”产业节能目标责任书》。

  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指出,上海是一个资源约束非常突出的特大型城市,“十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7.8%,2005年达到8000万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达到4.7吨标准煤。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和水平,到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1.2亿吨标准煤,要解决上海的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国家提出的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会上,胡延照对进一步做好工业商业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054.7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4%,净增278.33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4.7%,但要达到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下降6.9%的目标,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

  抓住关键,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十一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推动绿色GDP的增长。要创建新型产业体系。要淘汰高能耗劣势企业。根据产业导向政策,对小化肥、小水泥、电石、小钢铁等行业实现整体退出;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效率为本,推动“三大节能重点”。也就是要管好“存量”,做小“分子”,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抓好重点用能单位。全市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有800多家,市里已将这些单位列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抓好重点节能工程。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目前与市经委第一批签约改造的项目有69个,金额达到17亿元。市经委确定的“节能产品应用替代老产品推荐目录”也已经推出,指导企业加快推进节能产品的应用。抓好重点产品单耗。对于钢铁、乙烯、玻璃、水泥等主要耗能产品,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产品单耗限额标准。制定实施“节能管理制度”,管住增量。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制度。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节能工作遇到的深层次问题。

  形成合力,确保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今年以来,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抓节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形成合力,狠抓落实,讲究实效。要做到5个坚持: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鼓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上海市经委副主任杲云对工业商业节能降耗指标分解做了部署。杲云指出,制定和贯彻落实节能指标是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各区县、集团公司要从思想上高度统一,树立起完成节能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把落实节能降耗目标指标作为“十一五”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指标分解的原则是条块结合,分三类分解。第一类是各有关控股(集团)公司,包括中央在沪企业和市属企业,共有18家;第二类是除有关控股(集团)公司以外的所有企业属地纳入各区县,属于地域性管理,能耗指标也以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现价)来考核;第三类是电力行业企业,共有4家。总体平衡原则是对比“十五”期间产值增长和能耗水平,总体平衡,相对于耗能总量大、产值或增加值能耗高的企业和区县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略高。总量控制原则是根据“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为1亿吨标准煤,因此,工业能耗总量不能突破6000万吨标准煤。最低限额原则是分解到各个区县和集团公司的指标中,产值能耗或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不得低于35%的最低限额。

  杲云强调要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指标,关键要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抓好节能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和能耗下降责任相结合;二是各单位经济运行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要形成合力;三是要建立考核和奖惩的激励制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对于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在管理机制上要建立能耗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参与开发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