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人才支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38 云网

  丹增出席并讲话 41个先进集体和152名先进个人受表彰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人才支撑(图)

  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上台领奖 杨峥/摄

  昨日,云南省首次哲学社会科学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

  省委副书记丹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省政协副主席李先猷,省政府秘书长黄毅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旨在通过对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繁荣云南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人才支撑。会议表彰了24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优秀单位、17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30名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25名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老专家、44名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18名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25名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管理工作者、10名哲学,社会科学先进管理工作者。同时,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人员、省社科联2004-2005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丹增代表省委向获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他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丰富营养和强大动力,多出有创意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努力开创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丹增指出,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实践,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省三大战略目标的实施,都为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树立雄心壮志,经过不懈的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以优长学科和特色学科为特点并向国内外开放的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一批位居国内前列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学科;培养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造诣精湛的一流队伍;产生一批求实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流成果。在“四个一流”中,关键是培养造就一流的队伍。

  丹增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出成果、出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8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繁荣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勇于探索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晏友琼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抓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要不断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涌现、队伍的壮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要整合学术资源,规范学术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创新之间的相互支撑。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吴健安代表获奖者在会上发言。

  表彰大会由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和省社科联共同举办。(从永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