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讲述》专题 > 正文

央视《讲述》:昆都仑河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2:30 央视《讲述》

  央视《讲述》10月9日播出节目《昆都仑河上》,以下为节目内容。

  特别视点:突来的意外洪水把几名村民困在沙洲之上,洪水由一尺高瞬间涨至几米高,救援队伍赶来见这湍急的水流无从下手,而此时,天空乌云翻滚,大雨至,灾难既在天上,又在脚底。

  昆都仑河上

  翁德林

  2006年7月27日17:30,西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钢铁城市包头祥和而宁静。与这种宁静所不同的是,在离市区20公里的昆都仑河铁路大桥工地上,却是一片繁忙。可这些正在忙碌的工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一场危机正悄悄向他们逼近。

  一、突发洪水 人员被困

  突然,一股洪水从上游奔腾而至。虽然水面起初只高一尺许,可势头凶猛、水流湍急,河中的人站立不稳,有的正在行走间就被冲倒了,忙爬起来向高处跑去。正在桥墩上的施工者,瞬间就被洪水包围;一些在干涸的河床上路过的村民,走下河床时一点水都没有,刚走到河中间,水就哗地一下涌来了,大家赶紧跑向高一点的沙洲,来不及跑向沙洲的,就急忙爬上正在施工的桥墩。

  在岸边指挥施工的工程师刘泉明,看着汹涌的洪水和被困在洪水中的工人和村民,一下被惊呆了:开始大家还在往外抢东西,带着一些工程用具往外撤,可眨眼功夫,洪水就越来越大,很快河两边的桥就被冲断了。这突然而至的大水是从哪来的呢?刘泉明来不及多想,马上拨打了119报警。

  接到报警后的包头管区消防五中队,立即出动三部消防车、24名官兵,迅速赶赴距黄河入口仅8公里的救援现场。到了现场后一看,确实是非常恐怖可怕。望着汹涌的洪水夹杂着树枝泥土,顺着河道湍急而下,救援临时指挥部的指挥长李俊杰心里非常焦急。他马上给包头市防汛指挥部打电话了解情况,这才知道洪水来自于上游的昆都仑水库:由于今年的包头雨水极大,水库的储水量已达到警戒水位,若不及时泄洪,水库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一旦水库溃堤,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洪水漫延,此时河面有600多米宽;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洲上的人们已被困3个多小时了。据昆都仑水库的工作人员介绍:因沿河这几年水量较小,水库几年来没泄过洪,沿路河滩边的村民对洪水似乎已经有些陌生了。故当沿路河滩边的村民和施工单位,接到水库将要泄洪的通知后,并没太在意。而当洪水奔腾而至时,再跑已来不及了。就这样,6名施工的工人和3名路过此地的村民共9人,被围困在洪流之中的沙洲上近3个小时,其中还有一名两岁的孩子。

  此时,水位越来越高,深的地方有五六米。消防队的班长上前用三米长的安全钩一探,全没入了水中还没探到底,那水冲得钩子把他带得向前一闪,险些落入水中。河中间的沙洲在渐渐缩小,随时都会被淹没于洪流之中。救援指挥部马上请求:上游的昆都仑水库关闸停止泄洪,以便救人。

  二、水流湍急 无法施救

  然而,昆都仑水库距人们被困地点有30多公里,当水库关闸后,仍有数百万立方的洪水奔流而下,向人们被困地点袭来。9名被困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就在由于洪水水位高、流速大,救援人员在岸边一时无法展开进一步救援时,被困在沙洲上的人开始焦躁不安起来。于是救援人员用高音喇叭向他们喊话,稳定他们的情绪。

  不仅如此,河岸边的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打开数盏照明灯,照向被困的工人和村民,以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一个思维正常者,若被困在黑暗中,肯定是非常恐惧的,如果此时有一定的光线,那他的恐惧心理就会得到缓解。可就在暂时稳定了被困人员的情绪时,被困其中的那个两岁女孩由于又冷又饿近5个小时,开始有些发烧了,并不停地哭闹。救援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边寻找新的救援途径,一边增调两辆抢险救援专用车到现场。

  其时,当地镇领导也闻讯赶到现场。一个以镇领导、市公安局和消防队组成的临时指挥部,迅速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救援。虽然在通过喊话器不断地安慰河中间的被困人员,但随着洪水不断上涨,河中间被困人员的生命越来越危险。且天气也阴沉了下来,哗哗的激流声中,还夹杂着雷声。若是此时落下一场大雨,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入河口的水都聚到一块了,是说涨就涨,说落就落。属于内陆城市的包头干旱少雨,故消防救援人员在洪水中营救经验较少。此时,河中央的被困群众和两岁发烧的孩子,更让救援人员们焦急万分。经现场指挥部人员与气象局打电话联系,气象局方面答复说:很快要下大雨。看着眼前湍急的洪水,虽然消防人员没法,也无仪器去测流速,但见水面的漂浮物,从眼前一晃而过,很快就消失在下游,也知道水流很急。

  想到即将到来的大雨不仅会使洪水猛涨,而且还会使被困发烧的孩子病情更加严重,焦急万分的村民们设法找来一艘小船,可因水流湍急,无法划向对岸。大多数被困人员距最近的西岸约有100米左右,救援人员无法涉水救人,营救工作进度缓慢。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镇长心里更加着急:今晚必须将被困人员救出,否则,暴雨来了更加难办。就在岸边的人们积极准备救援的时,被困9人中的一位母亲,看着哇哇直哭的两岁女儿心如刀绞,眼泪直流。岸边救援人员心里的滋味也不好受。

  三、消防战士 被浪卷走

  孩子的哭声让救援人员更加着急,他们一次次尝试着营救,可是一次次被汹涌的洪水挡了回来,救援工作不得不一次次地被迫暂停。可有些不理解的群众认为救援人员怕死,开始纷纷指责他们。消防官兵的心里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群众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可救援人员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救援。而作为一线指挥员,既要指挥救援人员尽快解救被困的孩子和群众,又要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如此救援难度很大。

  就在大家不断尝试着救援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名消防战士突然落入奔腾的洪流中,在水面若隐若现的脑袋被冲得越来越远。落水的是正在现场负责录像的消防战士王志强,其脚下的河床被急流掏空,不慎被卷入洪水。所幸他水性还不错,大家看到他在被冲出几十米远后,艰难地向岸边游来,都在岸上急得大喊:你把摄像机扔了,把摄像机扔了!

  可王志强一直举着摄像机舍不得扔掉。那部摄像机是他2001年开始使用的,6年来一直跟他一起工作,是他的一个特别亲密的伙伴,曾跟他一起拍摄过火场、救援现场,而且还在零下35、36度时拍摄过救人,他怎么舍得扔下它呢?终于,一直举着摄像机的王志强游到了岸边,被大家拉了上来。

  岸上围观的群众看到王志强被救上岸,不禁鼓起掌来。大家这时才理解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危险: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没人敢救,只有此时的消防官兵,他们连晚饭也没顾得上吃,仍坚持着在一心想办法,尽快完成救援任务。

  时间到了晚上23:00,河面水位有所下降,水面宽度逐渐变窄。此时,遇险人员被困已近5个小时,被困其中的那个两岁小女孩的父母,眼睁睁地看着发高烧不时抽搐地女儿心急如焚,女孩的父亲多次尝试冒险淌过河来,皆被营救人员及时地制止。就在河中央不时传来妇女及小孩的哭喊声时,天色阴暗,随时都有可能下大雨,这样将会给营救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面对诸多对营救工作不利的因素,让指挥部决定加快营救进度:最后决定冒险再次展开营救工作。

  寒风中,洪水中沙洲上的一家三口已被困了近7个小时,那个2岁的女孩,也近10来个小时没吃没喝了。夫妇俩抱着孩子越发显得焦躁不安:如果此时突降大雨,那么他们所处的沙洲就随时会被淹没。救援人员继续尝试着不同的救援方法,把绳子绑到水泥柱上,看那里能否过去?

  凌晨0:20,指挥部命令特勤一中队官兵利用抛投器,将消防大绳抛投过河面至被困人员身边,再引导被困人员将绳索固定到桥墩上,消防官兵将绳索另一端固定在河岸边的一辆大吨位汽车上,利用绳索将安全绳、安全钩、导向绳、救生圈等救生工具传送至洪水中被困人员地点。

  四、转点时分 官兵强渡

  而此时救援人员非常担心:从未使用过消防绳索的被困群众,在渡河时一旦操作失误,就会葬身洪流之中。为确保安全,救援人员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通过喊话器,对洪水中的被因者讲解消防绳索的操作程序:里面有个锁,挂到安全钩上把安全钩锁好……第一名被困人员在消防官兵的引导下,顺着绳索开始渡河。消防人员不停地指导他:两手抓住大绳,慢点走,不要硬拽,让它自己走……抓紧,把大绳往高处抬一抬,好好……

  第一名被困者有惊无险地成功获救。后面一个接一个,被困人员相继通过绳索开始渡河。可当那个二岁的生病女孩开始渡河时,人们的心即紧张起来,被困沙洲上的人也格外担心孩子的安全,他们将孩子牢牢地绑在孩子父亲腰间的消防保险带里。可很快消防人员发现:孩子绑在父亲的腰间,在渡河时万一孩子没有抓牢,很可能溺水。于是大家建议再用布带把孩子牢牢地绑在其父亲胸前,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小孩他爸,你一定要一手扶住孩子,一手抓住大绳,一定要抓住大绳。父亲带着孩子开始渡河了。孩子在水中受到惊吓,开始不停地哭闹,并不断挣扎,随时有可能掉入水里。岸上的人全都捏着一把汗。

  终于,小女孩和她的父亲被顺利救至对岸,接下来是孩子的母亲。可这位母亲不识水性,胆子又小,救援人员对她的营救有些费劲,不过还好,她仍是有惊无险地被救到了对岸。

  直到凌晨1时46分,最后一名被困者也被成功地救到了对岸。至此,历时近8个小时的营救工作宣告结束,被困人员均成功获救。直到此时,消防官兵们和当地配合救援的镇领导和市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和中铁十二局的领导相互握手庆贺。

  一场暴风雨过后,包头市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在这次洪水救援中,无一人伤亡,一贯英勇善战的包头消防战士,又为包头市的文明建城工作书写了美丽的一页。每个城市都可能遇到突发事件。包头市这几年经历过几次大的突发事件,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包头市有个较好的应急预案,在这个应急预案的执行中,包头市的各部门,特别是部队官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包头市——这颗西部内蒙古草原上的明珠,由于其美丽的城市环境、和谐有序的城市秩序及文明好客的民俗民风,在2005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12个文明城市区之一,是西部唯一入选的内陆城市。

  相关专题:央视《讲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