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李开复:Google是工作的人间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4:29 外滩画报

  李开复:Google是工作的人间天堂

  10月的杭州,秋意恰浓。

  刚刚从官司中抽身的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压力不可谓不大。9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06年搜索引擎调查报告》,报告显示,Google在中
国的占有率从33.3%下降到了 25.3%。

  对此,李开复表示要在4个月内让Google中国“再无破绽”。同时,从9月开始李开复游走全国,进行着本土化第一步——招聘。到今年底,Google的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员工数将从现在的100人增加到350人。

  李开复此次杭州之行的主要目的正是为Google物色一批学子作为的新生力量。他打着Google“创新实践者的乐园”这一口号,希望能够吸引到最适合Google的中国“门徒”。

  “Google是工作的人间天堂。”李开复说,“到目前为止,Google的员工流失率为0!”

  我要吃食堂

  “如果你在网上输入‘Google’和‘奢侈’这两个关键词,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关于我们Google的办公环境。”李开复说着笑了起来。

  他所说的Google的办公环境指的是9月初Google中国搬家后的新办公室,其奢侈程度确实超过了国内大部分公司。这再次掀起了一场“Google狂热症”,在网上引起了大量的讨论,人们将之称为“腐败”,而同类型的公司则声称自己也要“Google化”。

  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一座十层楼高的大楼,便是Google中国的新办公楼。下面五层是

装修好的办公室,上面五层则还要继续扩充,每名员工有35美元的资金,用来作办公室的装饰。

  于是,每一名员工用这35美元尽情的装饰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而公司则提供仿佛无穷无尽的零食和饮料、

台球桌、卡拉OK、桌上足球……

  “至于费用,一定是有控制的。但是我不知道。我们很放权的。”李开复说,“我们的服务部门来问我,是不是跟美国一样的标准?我说是啊。他们就自己去做了。”

  于是,在Google经常可以看到,在上班时间一边坐着认真开会,而另外一边却有人在那里兴致高昂的打台球。而李开复则从来没有担心过是否会有员工太投入游戏,而耽误工作。

  “员工自己会有自觉的,他觉得公司给提供环境,我应该感谢这样的机会,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但是如果有人很喜欢打球,一天打3小时4小时,也没有关系的。”李开复说着笑了起来。

  当然,在这个“腐败”的地方是少不了传说中的“Google厨房”。

  在位于加州的硅谷Google总部,员工们从来不到外面饭店用餐,还要担心硅谷其他公司员工冒充Google员工来“蹭吃”,原因就是Google的早餐、中餐和晚餐都是免费的,而且口味好极了。Google所推崇的文化理念是在公司任何地方都追求人人平等,所以公司只有一个自助餐厅。前厨师长查理·阿也斯将饭堂取名叫“查理的地盘”,每天中午要准备4000多份餐,包括素食,清真食品,泰国口味、韩国口味、墨西哥口味,等等。

  一位Google的员工在他的博客上说,公司的厨房每周要用掉55加仑的高级橄榄油,一份标准菜单包括:金枪鱼,鳄梨,烤猪腰,榛子脆饼,果盘。

  这个“Goolge厨房”如此盛名,以至于今年5月厨师长查理·阿也斯辞职的时候,《纽约时报》特地在头版的“封面故事”栏目刊登此事。

  就在Google中国搬新家的时候,就有员工在集体签名中赫然写上“我要吃食堂!”

  “给员工这样的工作环境是希望他们早上起来就来公司,下班才回家。”李开复赶紧补充说,“当然,是在工作时间内。”

  自由+平等

  “在中国,或许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像我们这样在做,但是在美国硅谷,类似Google这样文化的公司很多。”李开复说,“只不过,我们是唯一一家拥有8000名员工却还保持这种文化的大公司。”

  Google正在将硅谷“自由”的经典文化延续下去,相关的故事太多了。这些故事被李开复反复的讲,乐此不疲。

  在Google总部曾经有一名员工,从最开始就没有去公寓。住在公司里,一住住了三个月。“他睡在沙发上,一早起来就喝喝卡普奇诺。然后去做做运动,游游泳、跑跑步,编编程,吃个午饭……”李开复说,“我们不鼓励员工这样做,但是可以做。”

  而另外一名员工的故事就更加经典了。

  当Google的CEO施密特刚刚加入公司的时候,所有的员工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员工们还是觉得有必要给他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场所,于是安排了一个十分小的独立办公室。某天,一个工程师走进他的办公室对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分享办公室,为什么你一个人一个办公室?我要跟你分享!”

  虽然施密特来Google之前都是超级豪华宽敞的办公室,可是他还是告诉这位工程师说,你回去问问你的顶头上司。于是这位工程师就去问了他的顶头上司。5分钟之后,他又回来了,对施密特说:“他说可以。”

  就这样,这位工程师与施密特共享一间办公室长达1年多。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公司这边还没有发生过。”李开复说,“没有人来跟我要求分享一个办公室。”

  尽管Google中国正在努力复制总部的模式,但由于两国文化的不同,中国公司的员工始终无法如同他们在美国的同事们那样“活泼”。这让被Google的文化所吸引住的李开复一直有些遗憾。

  “所以,我们有15位工程师从美国过来。他们不仅仅是来工作,更是要将美国那边的气氛带过来。”李开复说

  虽然确实没有员工来要求跟李开复共享一间办公室,但是,20%的传统却丝毫不变的被李开复复制到了中国。

  Google鼓励其所有员工把各自所学到的或想分享的东西写下来,规定要写5行,不能多也不能少,把它们和同事分享。由于只能写5行,Google员工必须写得非常集中和精炼。内容可以是任何方面的东西。完成后把它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到指定的地方,然后Google会利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把这些邮件内容全部索引起来,让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搜索它们。

  然后进行投票。

  包括Google会议室的名字、Google大厦的名字……甚至 Google火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公司不会要求员工去做他们不感兴趣的项目。”李开复说,“在他们的80%的时间里,他们一样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

  剩下的20%的时间,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们可以选择任何他们想做的东西去做,那20%的时间是完全属于他们的。如果他们需要资源,公司会尽量支持。”李开复说,“我们其实才刚开始启动,但我相当乐观,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我的乐观是对的,你可以给我一年的时间,一年后再问我,看看到底哪些功能是20%的时间做出来的。”

  复制与本地化

  “我希望将美国总部的公司文化复制到Google中国来,同时也必须进行‘本地化’处理。”李开复说。

  “本地化”是李开复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地化,就是要找一批懂得本地用户需要的人去做本地的产品。别的公司可能是找几个产品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经理人来发号施令。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找一批工程师来,你们是本地用户,你们就是本地的工程师。我们的员工更接近中国互联网用户。”李开复说。

  当初将他吸引到Goolge的最大的原因便是Google的“研发合并”,公司没有专门的研究院来创新,每一个工程师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但是,目前为止,Google中国所做到的成效却并不显著。甚至连李开复所讲的故事里,也很少有中国部分。如同总部一样,Google没有规章制度。每一个员工需要遵守的只是一份《Google十大价值观》。

  但是,李开复也承认在中国维护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困难的,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问题。为了这个目标,李开复维护公司文化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要把符合Google精神的“对的人”招入公司。

  一次招聘时,有一个考官认为一名应聘者有很大的缺点,他认为不能雇。但是其他人不同意,觉得这个人挺优秀的,这个缺点不是很大的问题。会议当时是人事部门主持的,人事部负责人找到李开复问他应该怎么办。

  尽管李开复当时也是持肯定观点,但是他还是决定让这位持否定意见的员工再去见申请者一面,针对这个缺点做更深的了解,如果最后这个面试者不能够说服这位考官,Google就不雇他。

  “如果我不这么做,而是像其他公司一样,说我是老板我决定雇他。然后慢慢大家就会形成习惯,再做决定的时候先问我,这样下去就会成为一个不像Google的公司了。”李开复说。

  在维持Google文化本地化的同时,今年李开复的目标是要将中国的团队建设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团队。“我们要打造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研发基地。要做本地主导、驱动的产品创新,专注中国,然后服务世界。”

  “去

苹果公司,我晚了大概5、6年;去微软,我晚了大概3、4年;到Google,我晚了也大概3、4年。”李开复再次强调说,“但是,Google中国现在仍然具备了强烈的吸引力。还有4个月,Google中国一定会再无破绽。”

  (江阅)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