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局长就职:学者风格曾想做企业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45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 马昌博 赵小剑 □实 习 生 刘宇翔 2006年10月12日,是一个平常的星期四。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照例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工作重点之一,是向同事们传达六中全会精神(邱列席了十六届六中全会)。
然而到了下午,邱晓华身影即消失,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在局内召开会议,宣布邱晓华被免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谢伏瞻继任。三个小时后,新华社公布了任免消息。 邱晓华去职,引致业内外鄂然。”我们感到非常突然,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统计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从今年全国两会结束的第二天(3月16日)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局长,到六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10月12日)被免去职务,邱晓华在国家统计局局长任上,前后不足7个月。 新局长曾想做企业家 10月13日,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北京西北三环友谊宾馆贵宾楼,参加国家统计局省级以下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 这位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局长尤其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带头廉洁自律”以及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对于谢伏瞻来说,国家统计局局长,这个新头衔或许未有准备。今年4月,一个颁奖典礼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举行,邱谢同为嘉宾。 在这次活动中,面对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如果你选择么,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提问,谢伏瞻说,“在我充满选择渴望的时代,我们缺少选择的机会。当现在充满选择机会的时候,又渴望下降。如果让我作出选择的话,我过去的二十多年当中,是做政策研究,务虚。如果今后有选择机会,可以选择务实,最后能够成为一个最受尊敬的企业家。” 6个月后,谢的“务实”愿望实现,只是他没能做一个企业家,却成为一名因面临诸多严苛要求而更需“务实”精神的国家统计局掌门人。 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26岁的谢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随后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三年后,谢考入机械工业部自动化研究所,1986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预测研究部工作,历任该部信息部副部长、情报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这是一个让人稍感意外的上升阶梯,这个工学硕士没有成为工程师,而是做了一名经济学者。 1999年,45岁的谢伏瞻成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直到上周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页上的资料显示,调任前谢在五名副主任中排名第三。 温和、稳健的学者风格 任统计局局长之前,虽为副部级,但谢伏瞻更多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出现——谢曾于1991、2001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该奖创立于1983年,是国内经济学界公认的最高奖。 对于谢从未在统计系统任职一事,分析人士认为,选择一个非统计系统,甚至非传统官员系统的学者担任国家统计局长,或能减少诸多习惯性掣肘。“统计局局长的专业性很强,要找到一个业务和领导经验兼顾的人。如果不从统计局内部提拔,那么由国研中心出身的谢伏瞻出任局长也是情理之中。”赵晓说。 事实上,谢和统计局并非全无联系,国研中心本身便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重要使用者,而谢时常负责两部门联系。 “他出任这样一个职位,应该是由于过去出色的业务表现。”赵晓说,同为宏观经济研究者的赵此前曾和谢多有接触。 资料显示,谢长于宏观经济研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城市经济、经济改革和数量经济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国家统计局正被日益要求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包括怎样及时准确的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宏观调控决策服务,各方面正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这方面说,他是能够面对这一挑战的人。”赵晓说。 此前身为学者的谢一直参与一线研究工作,今年8月,谢还和同事合作,以国研中心课题组的名义在《中国发展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探讨物业税的推进问题。 谢同时以观点稳健著称,今年7月22日,谢在北京“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是偏离了我们中期的计划目标……应该说存在着过热风险”。 当月末,谢继续表示,“坚持实行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要继续紧缩货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此前的7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提出“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消息在7月24日由新华社播发。显然,谢的观点和决策层更接近。 谢经常被认为“温和和低调”,“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判断方面头脑很冷静”;“分寸感比较好,不走极端。对各种政策、各种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强”。谢的同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秀生说。 “我们研究中心有一群人,包括谢伏瞻在内,都是理工出身,所以我们主张的经济分析都是在数字的基础上。”谢的同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会副主任王慧炯说,“既然他对统计数据的使用有经验,对统计工作应该如何改进,我相信他会有正确的看法。” 现在,“空降者”谢伏瞻面临的是正在进行的省级以下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明年的全国农业普查亦是工作重点。而他更艰巨的任务或许是改革中国统计体制,让这个机构能够赢得公众信任,保持应有尊严,不让决策层失望。 -链接 -邱晓华 - 在中国大陆,“学者型官员”往往是对一位官员的尊称,邱被免职前,这个称呼经常被媒体用在他身上。 - 八十年代末期,全国出现“抢购风”,物价飞涨,随后进行治理整顿。1991年,邱晓华在《人民日报》上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存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当时的中国经济界为之瞩目。不到一个月,治理整顿宣告结束。 - 之后不久,邱晓华上任国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挂任安徽省省长助理等职。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5年11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2006年3月正式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 邱晓华是国家统计局近10年来首位出自本系统的局长,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央电视台某电视节目曾这样评价他:“一个掌握中国二十年变化数字的人,一个真正对中国经济了如指掌的人。” - 根据公开报道,邱履新后,表示自己要致力于统计改革,打造阳光统计,其主政期间,国家统计局推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等一系列新指标。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