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成本公布后之怪现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57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朱红军 成本清单出台之初,媒体报道多为“双赢”,援引开发商的话称“打造阳光房价”。 但这多少令人疑惑——在上海和广东,来自开发商的反对声一片,福州早些时候也
据记者了解:盐城地产圈对物价部门的核价和公示的异见从未停止,地产商闹到了市领导那里。 “我们买土地时,政府搞市场化拍卖,只限定了最低价;卖房子却被限定最高价,这不公平。”一位外地开发商直言 。这位开发商起家于浙江嘉兴,2003年进入盐城。当时的盐城地产急剧膨胀,“保守估计是,楼价应该很快突破3000 元大关。”他说。基于这样的判断,政府挂牌每亩26万元的地,被他以47万元收入囊中。 今天,他为当初的草率后悔——2005年底第一期160套房子准备上市时,他去物价部门核价,送审的价格是每 平方米3000元。 除江苏之外,“送审”大多是形式主义,给物价局留个档案而已。但盐城物价局的强势让他意外,3000元的核价 被驳回,分管房价的一位领导对他说,“你那地段怎么能卖这么贵?” 价格最终定位在每平方米2200元。电力造价一项,被物价局核准为每平方米50元,而造价合同显示是160元 。 在一次房管局召开的会议上,这位老总炮轰了物价局的核价措施,被其他与会开发商呼应。他们最有微词的,是成本 数据的准确性。根据物价部门的解释,成本数据先由开发商上报,物价部门再根据实际审核,挤干其间的水分。开发商则抱怨 ,“如果不增点水分,那前期公关的费用——一些难以启齿的灰色成本,怎么核入?”而那个浙江老板的首期楼盘,约70% 为政府的关系户购买,“这需要打折,最后我们的利润是一再摊薄,这个损失谁来弥补?” 即便是有案可查的建安费用、配套设施费用、绿化费用等,亦有开发商称,“从物价部门核价到最终工程结算尚有时 日,其间原材料、人力费用的涨跌怎么算?”而财务成本、贷款利益、政府规费,“财力悬殊的公司成本会大相径庭”。 但开发商必须直面“楼价成本清单”,应对之道因此出台—— 既然价格被规定死,只能在小区的品位和配套上退而求其次。那位浙江开发商说,“原来的理念是做成一流小区,现 在我没法干,不可能亏本为人民服务。”还有人在“环境参数上”做文章,因为物价局规定:允许考虑环境参数。更聪明的开 发商——比如悦达花园、缤纷亚洲等楼盘的老板,相继推出精装修房,在增加的装修价格中,争取利润空间。 更有甚者,选择了“明知就犯”的态度,盐城本地某地产公司的一位副总称,“真正严格依照核价销售的能有几家? ”本报记者连日的走访也映证了这点,市区南门桥下的金色家园,2006年上半年的核准基准价是2700元,但一位业主 称“成交价早已经超过3000元”。 这些明知故犯的开发商,最后的底线都是一条:认罚。其间的利益得失一目了然。“如果是3万平方米的小区,每平 方涨100元,就是300万。罚款能罚多少?”某开发商说。 物价局一位稽查人员私下对记者也称,清单公布容易,真正监管执行起来障碍很多。因为按照规定,如果违反需要没 收非法所得。但这些开发商中许多是招商引资过来的客人,会抱怨投资环境恶劣。 “最现实的办法是罚款了事,罚多少又是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他说。所以有开发商赤裸裸地揣度物价局此举的动机 ,“名为公布成本,控制房价水平,最后该涨还是涨,老百姓没得益,物价部门罚了一大笔款。” 更多因成本清单公示而潜在的风险也被酝酿:盐城市房管局一官员不无担忧地说,“现在物价部门给开发商规定的利 润率为8%,再加上销售价格可浮动的8%,实际上给予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是16%,如果其他薄利行业群起要求效仿,怎么 办?”他的态度是,政府部门核定成本和利润率的做法应慎用。 真正让开发商闹心的却是,购房者的维权意识被激发了。这不仅表现在购房时以清单为凭据的讨价还价,还有已买房 的业主以此为名,和开发商付诸法律,要求赔偿。“如果后期监管措施强势到位,开发商就很难摆脱这种诉讼风险。”盐城一 地产业律师说,“如果从这一点说,公布成本是个好事。”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