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锦秀:开往爱情的地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5:20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真情实录》

  今天我们将要为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京。今年元宵节,在南京新建成的地铁里,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对母子新人,同时出现在婚礼上。这对母子为何选择同时结婚?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一段真情故事呢?

  今年元宵节,江苏南京的地铁刚刚通车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地铁婚礼吸引了很多媒体和众多市民的目光。十二对新人,身着礼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但他们很快
发现,众人关注的焦点却只在其中的两对新人身上。

  南京市民:“他们应该算是比较引人注目。”

  记者:“怎么引人注目?”

  南京市民:“可能年龄比较而大,很奇怪。

  南京市民:“儿子结婚,老妈也结婚,大家不是双喜临门吗?”

  记者:“母亲和儿子一起结婚你碰到过吗?”

  南京市民:“没有碰到过,我觉得蛮好的,看起来很幸福。”

  这对母子,妈妈叫陈锦秀,今年52岁,儿子叫陈书庆,刚满28岁。母子两对新人共同参加婚礼,给这一趟承载甜蜜的爱情地铁,平添了不同的感觉。.

  陈锦秀:“我的头脑很矛盾,儿子结婚,母亲跟着结婚,我说哪有这样的,不是很难堪吗?要我跟儿子一起结婚,有点接受不了。”

  陈书庆:“我父亲去世十年,母亲带着我一个人挺不容易的,这样下去,不管怎样,我不是尽力催促她(结婚),我是为她着想,我是为她考虑。”

  陈锦秀是南京一家运输公司的退休工人,十年前,她深爱的丈夫因病去世,给她留下了年迈的公公和尚未成年的儿子,那一年陈锦秀只有42岁。靳善仁是陈锦秀一个单位的同事,一直未婚,看到陈锦秀失去丈夫后的艰辛,靳善仁心生同情,默默地关心起这一家人。渐渐地,陈锦秀对善良的靳善仁也有了好感。然而,当靳善仁向陈锦秀表白,愿意帮她共担家庭的重担时,谁也没有想到,陈锦秀拒绝了,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有一块心病没解决。

  陈锦秀:“我不能让他跟我一起来烦这个事情。”

  靳善仁:“她提出来等一等。”

  陈锦秀的心病其实是儿子。丈夫病重的时候,陈锦秀单位家里两头忙,没怎么顾上儿子,直到丈夫去世,陈锦秀还没从痛苦中恢复过来。她突然发现自己唯一的亲人,刚满十八岁的儿子举动很反常,而这一发现给了她更沉重的打击,原来儿子染上了毒瘾。

  陈书庆:“每天没有这个东西(毒品),就会犯瘾很难过,我头脑里没有别的事情,就只有钱,还有毒品。”

  陈锦秀:“我气得跪在他面前,我说你给我一个面子,让我多活两天。我说你老子才送走,你准备什么时候再送我走?”

  陈书庆:“所有亲情、友情、爱情,全部都是泡影、阴影,象天上的云一样,全都是假的。”

  陈锦秀:“我跟儿子说,我幸好住平房,要是住楼房,你妈妈我再坚强,肯定也受不了,我就跳下去了。”

  为了寻找不归家的儿子,三九寒冬的大街小巷留下了陈锦秀的足迹,深夜黎明也常有她跌跌撞撞的身影。然而,这一切换来的却仍是儿子的执迷不悟。

  陈锦秀:“因为吸毒,我把他送到苏北老家,晚上他跟南京(吸毒)小孩联系上以后,又送货(毒品)给他。”

  陈书庆:“当时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任何事情我都控制不了。”

  陈锦秀:“拿出一个白纸包的一点东西,我说这东西从南京到苏北要多少钱,他说要四百块钱。我拿到以后,就把东西扔到水里,那个时候,(他)来跟我拼命了,又抓我头发,拽我衣服,来跟我拼命。”

  陈书庆:“我吸毒,可以这么说,我抽了五年,抽掉家里少说也有四十万元。”

  陈锦秀:“我就找人把他用绳子绑起来,睡在床上。看他那个样子,我舍不得又气他。送你到这里,还这样,我很伤心。真想把他扔到水里,扔到湖里,生儿子不如养猪呢。”

  陈锦秀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挽回儿子,可是除了憎恨,她什么也没有得到。陈锦秀抱着丈夫的遗像哭了整整一宿,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失去最后的亲人。

  陈锦秀:“我看见我爱人的照片挂在那里,我说你看我该怎么办,还是我跟你去,还是这个事情就算了,我不管他了。”

  记者金涛出镜:就在这时,已经好几天没回家的儿子打来一个电话,说花光了钱现在毒瘾又上来了,要陈锦秀赶紧再给他几百块钱。痛苦不堪的陈锦秀艰难地放下电话,此刻她做出了一个选择,一个作为母亲无法接受的决定,那就是亲自送儿子去劳教。

  陈锦秀知道儿子会在一个地方等她送钱去,她请求警察,把她儿子带走。

  陈锦秀:“大概早上六点多钟,儿子就在铁路边上等,我(对警察)说给个面子,千万别带手铐。”

  陈书庆:“我当时恨她,都说虎毒不食子,哪有把自己儿子送到戒毒所。人家保护还来不及呢,把亲生儿子往戒毒所送,我当时恨她,心也太狠了。”

  陈锦秀:“他们把儿子带走,我班也没有上,我把门插起来,我就号啕大哭一场,就觉得心里面很舍不得。”

  陈书庆:“我恨到根本就不想理她,有一次接见,我都不想去看她,外面有人说你妈来看你,我说我不看这个人,我不想见她。”

  陈锦秀的公公,看到孙子被亲生母亲送进监狱,也很不理解。

  街道主任:“我当时跟她公公说,陈锦秀是天下最好的媳妇。你儿子去世十年,(她)没有抛弃你老人,而且你的生活衣食住行,全是她安排;二来,她没有放弃你这个不争气的孙子,一直在管教他。”

  陈锦秀的姐姐:“她总是让自己吃苦,不让别人吃苦。她孤单一人,小子又不听话,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照顾,你说怎么好过啊?”

  把自己儿子送去劳教,还要承受各种不理解,陈锦秀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她甚至觉得自己快挺不住了。

  陈锦秀的同事:“她会喝酒,有时候一旦自己想不通了,就喝酒,我说你不要喝酒。”

  就在陈锦秀最艰难的时候,被她拒绝的靳善仁非但没有远离她,反而更坚定地向她伸出温暖的手。

  靳善仁:“别人也劝过我,说她儿子吸毒,不会好的。”

  记者:“你不担心这是个负担?”

  靳善仁:“慢慢来吧,总会好的。”

  记者:“你喜欢陈阿姨吗?”

  靳善仁:“我很喜欢她。”

  记者:“最喜欢她什么?”

  靳善仁:“最喜欢一个她诚实,再一个教子有方。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困难,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行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儿子的事情不成功,你们两个人的事情会悬着?”

  靳善仁:“我也想过,但是我想最后,还是水滴石穿吧。”

  老靳默默地支持,让陈锦秀很踏实,但她不能让厚道的靳善仁就这样走进家门,她必须先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而此时在劳教所的儿子也渐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坚冰正在一点点消融。

  陈书庆:“(劳教所)里面有多少人整年整年都没有人看他,里面很多人,别说亲戚,父母都不去看,我母亲每个月都来看我,我提出要求,她都尽量满足我。经过她的劝说,我在里面三年减了一年。”

  陈锦秀:“第一天回来,我去接他,从里到外,带的衣服,洗个澡,衣服全部给他换掉,换成新的。我说你还恨妈吗,他说不恨了。”

  陈书庆:“毕竟离开社会两年了,突然跨出那个门槛,好像跨出一个门槛一样,自己心里也比较高兴,是一个自由的人。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陈书庆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千万不能再走以前的路,以前的路是一条不归路。人有多少个三年,人这一辈子,满十八岁已经六个三年下来了,只不过十几、二十个三年,人赔不起啊。”

  儿子彻底戒除了毒瘾,陈家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2002年底,陈书庆认识了一个叫姚金凤的女孩。对于自己的过去,他一点都没有隐瞒。

  陈书庆:“我当时认识她就跟她说了,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直,不喜欢把自己的事情隐瞒,隐瞒以后接触半年以后再跟她讲,我不喜欢这个样子,这样做人不道德,我认识她第二天,就跟她说。”

  陈书庆的妻子姚金凤:“我不考虑以前的事情,只要现在好就行,往往一件事情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这样爱他,他一定会好。”

  去年,陈书庆和姚金凤两个在夫子庙的地下商场开了一家服装店,陈书庆负责进货,姚金凤负责销售,一年不到,居然受到了商场的表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结婚的事也摆上了议事日程,这时,陈书庆有了自己的心事。

  儿子的生活走上了正轨,陈锦秀却不愿让自己闲下来,2005年初,陈锦秀自筹资金,在南京市郊开办了一家养老院。向阳养老院有三十张床位,目前老人只有十六位,经营状况并不好。但在陈锦秀的心里,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陈锦秀:“我觉得亏本,也比我儿子那时候不学好的好,那时候钱和东西全要搭上去。我觉得敬老院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也没有怨气,就想好好地干点事业。”

  靳善仁依然每天默默地帮助陈锦秀打理这个敬老院,不仅不要一分报酬,而且还拿出仅有的五千元积蓄,帮助敬老院周转资金。

  靳善仁:“当时我只有五千元,我只能给你五千块钱。”

  记者:“这是你全部积蓄?”

  靳善仁:“对,我父亲九二年去世,当时我只有82块钱。”

  记者:“她当时问我,害不害怕她赔本?”

  靳善仁:“我说赔本有什么关系,就当交学费了。”

  陈锦秀:“我们敬老院(开业)那时候一塌糊涂,忙好了,老靳就睡在沙发上,睡了第二天再忙。忙了几天,那个时候,我也没有想到关心他,打水给他洗脚,也顾不上。我这个人,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他们忙我也忙,后来想想对不起他,忙成这个样子也没有,一杯水也没有给他弄。”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陈锦秀和靳善仁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谁也不提组建家庭的事。

  陈锦秀:“人家给他(靳善仁)介绍(对象),他不肯谈,人家给我介绍,我也不理睬,反正大家心里都有数,反正就是没有时间来讲讲。”

  看在眼里的儿子陈书庆最大的心事其实就是这个。今年初,一则地铁婚礼的广告打动了陈锦秀,她想让儿子参加。没想到儿子陈书庆一转念,反而动员母亲一起参加婚礼。

  陈书庆:“我想到我的母亲已经五十几岁了,单位曾经有老伯,姓靳的,一直对她有意思。我就劝我的母亲,能不能跟我一起举行婚礼。”

  陈锦秀:“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办,我说这可乱套了,小孩子讲话胡扯啊。给你们办(婚)事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还让我一起。”

  姚金凤:“这次地铁婚礼,南京人民都可以看到,她也很高兴,所以帮我们报名,然后我们就多嘴,不如我们一起办啊。”

  陈锦秀:“我把爱人的照片拿下来,我跟照片说,我可能是大脑冲动,有可能答应孩子们,你到底是为我高兴,还是为我伤心,最好还是托个梦给我。我就自言自语,一个人落泪,我想跟他讲一声,我要再跨一步了,总觉得对不起他,反正心里不好受。”

  记者:“她会把你和以前的爱人一直有个比较,你会在意吗?”

  靳善仁:“这个比较,过程,永远都会有,只要我真心对她,她真心对我,这个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记者:“所以结婚那天你真的很开心?”

  靳善仁:“很开心,终于等到了。”

  7年的真心等待终于换来圆满的结果。陈锦秀答应和儿子一同举行婚礼。不过,她还是没有想到,在这辆开往幸福的地铁上,靳善仁给了她一个惊喜。

  (实况:请你接受我的爱)

  靳善仁:“两个人互相谅解,子女也能谅解,并且促成这件事,我感到很高兴。”

  陈锦秀:“人的一生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

  陈书庆:“这个世界上我最亲,最值得我爱的人还是我的母亲,我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我的母亲。”

  在这列开往爱情的地铁上,陈锦秀这一家人相信,只有经历了挫折和磨难,才更懂得亲情和爱情的珍贵。

  (2006年3月11日《真情实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