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接受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6:23 新世纪周刊

  《大西洋底来的人》把美剧带到中国,《成长的烦恼》让美剧真正被国人接受

  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后的第二年5月,正是中国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潮之际,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 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点的电视屏幕上。剧中的海底巨浪不仅把奇异的海底生物 麦克·哈克斯送到了美国某海滨小城的沙滩上,也把美剧第一次带到了中国。这部连续剧1977年在美国NBC电视台播出 一
个季度后便宣告结束,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全剧21集播出完毕之后,主人翁麦克的蛤蟆镜成为 了那个时代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但在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元老、主持人陈铎的眼中,这部美剧是有遗憾的:“那是香港人译制的,香港普通话配的音简 直听得人起鸡皮疙瘩。”

  于是,中国第二部引进的美剧、描写

二战故事的《加里森敢死队》交给了上海电影译制厂进行配音,并于1980年 10月开始,在每周六晚8点播放。但这部26集的美剧播完16集《利用摩擦》之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众:本剧播放完 毕。1992年之后,剩下的10集才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多年与中国观众见面。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 的第一与变迁》中,给出了当初终止播放的答案:“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 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美国电视剧被严肃人士指为‘不健康’而在中国电视里消逝。”《新周刊》2005年10月 的报道《中国电视剧25年变迁史》中这样写道。《加里森敢死队》的停播,也让美剧在中国停住了步伐。

  但在无须面向全国播出地方台,美剧仍然小范围地传播着。上海电视台在1980年便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 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由上海电视台译制并在本地播出。上海电视台译制部主任张峰向《新世 纪》周刊介绍,从1980年起,上海电视台开设了《海外剧场》栏目,每晚8点播放一集本台译制的以美剧为主的外国电视 剧,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海外剧场》首播之后,各大地方台也纷纷购买版权、转播该片,直到今天,仍有电视台 不断重播这部经典之作。

  “从那时开始,美剧才真正被中国人接受。”该片的译制导演陈开昌说道。1991年5月,上海电视台引进《成长 的烦恼》时,美国ABC电视公司已经播到了第6季。而电视台要求陈开昌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要将前60集译制完毕,赶在7 月份学生暑假时播放。在没有看到电视剧内容时,陈开昌对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多大信心。“可看完第一集时,我就把手往桌子 上一拍,情不自禁地叫好!”

  《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 认错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断然不可能的。而且这样全在室内拍摄的电视剧也是第一次看到。”陈开昌表示。1991年7月 播出以后,这种新颖的美剧很快吸引了上海观众的兴趣。剧中母亲Maggie的配音演员张欢用数据以外的方式证明了这部 电视剧受欢迎的程度:“我身边认识的所有人,从邻居老大娘到同事、还上小学的孩子,在电视剧播出之后,都来跟我打听接 下来的情节。《成长的烦恼》播了四年暑假,四年都是这样。”

  继《成长的烦恼》之后,《神探亨特》、《鹰冠庄园》等美剧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到中国。大众对于美剧的接收尺度也 越来越宽。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引进《兄弟连》,同样遇到了和当初《加里森敢死队》一样的“暴力”问题,但并未 因此停播。随后《绝望的主妇》、《人人都爱雷蒙德》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更是让美剧完全被中国大众所接受。但对于引进 美剧的具体情况,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始终不肯多说:“引进片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谁都不会接受采访。”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