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奴隶与茶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6:25 新世纪周刊

  即然贸易格局是由分工决定的,除非目前世界上能出现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否则目前中美三角分工贸易不会改变

  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中美目前的贸易关系在短期内是无法更改的。因为以利益为基础的三角链条或多角链条贸易中, 各环节优势不同,分工不同,单个环节是不能单独停止而只能系统性转移或消失的。

  首先是奴隶的故事。

  1510年,美洲新大陆迎来了第一船奴隶。此后,16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17世纪大部分时间是荷 兰人,18世纪则是英国人。在这个典型航程的三角贸易中,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 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英国的约翰·霍金斯爵士因此发了大财,他从 塞拉里昂装运奴隶,在海地换取兽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为朴茨茅斯最富裕的人。由于利润高得惊人,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和枢 密院官员也对他的第二次航行进行投资。他遵循前次的步骤满载一船白银而回,成为英国最富裕的人。

  美国于1863年,宣布废除奴隶制。此后其他的一些国家也陆续废除奴隶制,奴隶贸易逐渐趋于式微。

  奴隶贸易的消失,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进步,奴隶劳动不再是最为有利的经济方式。而英国为了打 击工业落后的竞争对手,于1

  807年通过法令,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之后英国又通过了另一项法令 ,在英国本土禁止奴隶制,同时向蓄奴者提供2000万英镑赔偿费。此时,非洲的奴隶供应也遇到更大的阻力,新大陆各国 都在废除奴隶制,海地、古巴和巴西先后废除。经过了300多年的产业级和分工演进,这个三角消失了。

  还有个关于茶叶的故事。

  美国独立后不久,就成为了世界茶叶主要集散地之一,与茶叶相关的贸易三角同样是移动缓慢的。独立战争后,美国 商船“Empress

  ofChina”号首航中国广州。从此开始了中美贸易。当时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皮毛和棉花,而从广州主要 进口茶叶。

  当时,美国是从印地安人居住地区(当时并不属于美国)和南太平洋岛屿,进口水獭和海豹毛皮,然后将毛皮卖到中 国,然后再购买中国的茶叶,然后再将茶卖给欧洲和美洲本土也包括印地安人。

  到了19世纪初,美国对华的三角贸易规模更大了。一方面美国商船载运本国产品至欧洲销售,将其所得的西班牙银 元运回国,再载运这些银元到广州购买所需要的中国商货;另一方面,美国商船在欧洲各港口进行转运贸易,待积累足够的西 班牙银元后再驶向广州,从广州购进茶叶、丝绸等商品后启碇归国。美国自中国输入的商品本国只消费一小部分,大部分仍是 转运到欧洲。

  这期间的中美贸易,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美国为补偿贸易差额,先是用白银,后用英国棉布,最后才参与到走私 鸦片。这个贸易三角维持了100年,直到187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仍占世界茶叶贸易额的92%。

  此后,这个中美茶叶三角才移动至南亚和日本,而美国、欧洲和南亚这个三角一直延续到130年后的今天。目前, 斯里兰卡和印度仍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之一,分列第一和第三位。

  无论是奴隶、茶叶还今天的IT产品和纺织,这些商品的贸易格局是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的,它不是某一个国家一声 令下,或采取什么善良的政策能够解决的。

  以产业分工的茶叶贸易同样是稳定的。19世纪,世界茶叶主要分为三大市场,最大的红茶市场在英国,最大的绿茶 市场在美国,最大的砖茶市场在俄罗斯。中国提供原料和加工、而由欧美运输和集散的年代,是以中国传统制茶技术和工艺为 基础的。这个过程,稳定了几百年,美国参与后仍维持了100年。

  当时,英国人Willium

  Jackson发明了揉茶机,而后又产生了烘茶机、碎茶机、拣茶机和包装机。这些技术最早用于英国的殖民地印 度,而后传到了斯里兰卡和日本,随着机械化的提高,这些国家茶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只相当于中国茶叶的一半。188 4年,在绿茶最大的集散地美国市场中,日本绿茶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中国。到了1893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贸易量已经不 足一半了。

  美国和英国都曾因为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输入过鸦片,后来,中国确实结束了近250年的贸易顺差但这与鸦片无关。 而中国制造为核心的三角分工贸易转移了。

  除单个产品的贸易分工具有稳定性外,全球整体贸易分工转移同样具有稳定性。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的经济中 心从东亚移至西欧。以西欧制造为中心,以拉美、非、亚提供原料和市场的国际贸易格局一直延续了近120年,直到一战后 ,美国崛起。以电力和石油为标志后工业化时代经过了近70年的演进,美国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市 场,欧洲紧随其后。而东亚日本、台湾地区,新加坡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全球经济一体化初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 地区在劳动力成本高时,可以将产业转移出本地区,但中国大陆,由于腹地宽阔,可实现内部转移。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能力 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有能力的接盘者。以鞋为例,除中国外,全世界一年能生产6

  0多亿双鞋的洲都没有,更何况国家。中国一年有3.5亿吨钢产量,比第二和第三位的总和还多。在全世界堪与一 个河北省钢铁产量匹敌的国家都屈指可数。

  既然贸易格局是由分工决定的,除非目前世界上能出现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否则目前中美三角分工贸易是不会改变 的。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