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间故事:大禹与筷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4:13 大河网

  讲述人:甄天玉,69岁,卢店镇景店村人,退休教师

  采集时间:2006年10月2日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筷子没有产生以前,人们都是用手抓饭吃的.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
、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嵩山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都流传大禹发明筷子的传说.

  传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洪水中的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到来之前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

  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但传说将数千年百姓逐渐摸索到的制筷过程,集中到大禹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所以,筷子至少起源于禹王时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商代成了普遍使用的餐具。

  石门沟

  在嵩山南麓,启母石东面,有一条很大的山沟,叫“石门沟”。相传,涂山女变成石头,生下了启以后,夏禹仍住在登封告成,白天外出治水,夜晚回家照管孩子。启自小聪明懂事,他知道父亲治水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所以父亲把他留在家里,他从不哭闹。他两岁会跑步喊爹,四岁会读书写字,六岁会爬山攀崖,七岁学会了开山治水的各种技术,每天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治理水患。

  这年夏天,连降猛雨,山洪暴发,嵩山南麓的大部分洪水聚积在禹家东面的山洼里。因为洼前有座几丈高的石崖,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洪水泄不出去,便在这里泛滥成灾,黎民百姓个个叫苦连天。

  夏禹整天忙着开凿轩辕关,每天早出晚归,顾不得左右观看,没想到自己住家附近还有邻居泡在水里。一天早上,启吃过早饭到东山去玩,发现了这一情况,就趁父亲在家吃饭的机会,偷偷拿了父亲的开山斧,直奔东山面来。这把开山斧重约二百多斤,没有大力气是拿不动的。启虽然年龄幼小,但力大过人,拿起开山斧,只觉轻如鸿毛。他来到东坡,先在一块大石头上把斧刃磨了磨,并想试试斧刃是否锋利,于是就照着路旁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劈去,只听“忽啦”一声,大石头象豆腐块似地分成了两半,后人就把他劈开的石头叫做“试斧石”。启一见此情,心中高兴万分,自言自语地说:“斧刃还怪快哩!”他就拿着开山斧直奔东山挡水的山崖而来。

  夏禹吃完饭,不见了开山斧,四处寻找没有下落,心想一定是被儿子拿走了,就急忙出外寻找。半路上他发现启正拿着开山斧往东山上走,于是就大声问道:“启儿你拿开山斧弄啥哩?”启理直气壮地答道:“俺要继承父业,开山治水,搭救黎民百姓!”说完,他来到挡水的山崖前,举起开山大斧,用尽平生的力气照着山崖猛劈下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挡水的山崖被劈开一个象大门一样的缺口,山洼里的洪水从缺口处滚滚而下。从此,这里的水患消除了。当地的黎民百姓为了纪念启劈山治水的功绩,把他劈开的山崖缺口起名叫“石门”,把这条山沟起名叫“石门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