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策-贸易摩擦-述:中国制造遭遇严冬(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23:52 国际先驱导报 | |||||||||
2006年,中欧贸易摩擦频繁,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第四次访华时,与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达成了尽可能通过磋商来解决贸易摩擦的共识。 【经策·贸易摩擦·述】 【栏题】述 【主题】“中国制造”遭遇严冬
【提要】2006年,中国有可能连续第13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 【作者】本报记者 张雪湄 【正文】 “培植国外市场非常不容易,一点一滴做起来,刚刚有点成绩,一个反倾销政策就给封杀掉了。我们今年调研的时候,提起贸易摩擦,很多大企业的老总都是眼睛含泪。”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语气沉重地说。 【小题】中国成反倾销“重灾区” 2006年,正如人们预测的那样,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密集的时候仅10天之内中国与欧盟就发生3起贸易摩擦:3月2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从4月7日起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3月30日,欧盟又联合美国,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时隔一天,欧盟宣布撤销对中国彩电的价格承诺,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而今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等地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对中国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诉讼。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制成品的价格包含大量政府补贴,且难以判定补贴程度,因此不使用反补贴法。但铜版纸案表明,美国长期遵循的这一贸易救济政策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产品有可能面临“双重歧视”。 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2006年,中国有可能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外发起的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约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小题】“曲线出口”遭双重压力 更为不乐观的是,很多企业为了躲避贸易壁垒,采取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投资建厂、或把半成品输送到印尼、菲律宾等国深加工以实现“曲线出口”等方式。2006年,这种方式开始遭遇来自于东盟国家和欧美的双重压力:东盟国家认为这阻碍了本国相关产业发展;而欧美方面则对这种“曲线出口”行为有所察觉,展开大规模调查。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中国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已经开始主动采取行动,像欧盟打算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时,中国企业自发成立了“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赶赴欧盟参加听证,争取利益。虽然由于结构松散,缺乏经验,最终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在频繁的贸易摩擦中,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亮点。 “应对反倾销,中国企业还缺少经验。经验是什么,是用血换来的。欧盟的企业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游行、游说等手段说动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是长时间发展斗争的结果。中国企业也需要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张燕生说。(19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