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这半年我要感谢的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1:12 南方人物周刊
这半年我要感谢的人(图)
张欢 图大食

  希望2007年自己能更成熟,也希望我们杂志和这个社会比我成熟得更快

  -本刊记者 张欢

  能上“我们这一年”,我始终觉得这是领导们为了推广我这个刚毕业的未婚单身偶像派男青年记者的考虑。(注:本刊牛记牛编很多,相比这些实力派,我只能忝列偶像派)

  2006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事,有我们报道的,更多的我们没报道。

  对于我来说很简单,半年的学生,半年的记者。

  要感谢的人很多。(颁我学位的老师、发我钱的领导和帮我忙的同事就先不计入了,另有专文表彰。)

  首先要感谢的是“华人数学第一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因为丘教授我发了不少稿,有的影响还不小。直接造成的后果是稿费,间接的后果是,我头一次知道原来陈景润不是最牛的数学家。

  对于丘先生,我总忍不住要说两句好话,不单是因为他接受了我的采访和他的学术地位,对此我始终怀有足够的尊敬。他告诉我一个学术圈的游戏规则。其实,对于在高等院校接受多年教育的人来说,他所说的不是新闻,难得的是像他这样地位的人,愿意讲这样的话。

  报道出来之后,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找我,打听情况的、要电话的、请他开博客的、表达义愤填膺感情的、开论坛搞活动请嘉宾的……

  好像自己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尽管我知道自己写得并不好,而且很多背后的东西都没有写出来,只是一个观点的呈现。

  后来美国的《纽约客》杂志和《纽约时报》纷纷写了对丘教授和庞加莱猜想的报道,看了他们的报道,我只能说五体投地,相比之下,我的稿只能说“简单而不简约”。

  愧对了这么好的一个题目。

  丹尼斯·奥弗拜(Dennis Overbye)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是美国知名的科普作家。著有《宇宙的寂寞心灵》、《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等书,目前担任《纽约时报》科学版副主编,《时代》、《纽约时报杂志》科学作家。他的第一本书《宇宙的寂寞心灵》曾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和“《洛杉矶时报》科学图书奖”,并获得“美国物理科学学会作品奖”。

  直到发现这则人物介绍,才给自己找到了推卸责任的借口——我在和这牛人写同一个人。

  我还要感谢台湾的时事评论家、电视政论人士张友骅,我的这位远房亲戚(同姓一家亲)今年在倒扁运动中,充分展现了一个“永远反对派”的知识分子风骨。

  因为他很忙,一天要上5档电视节目,还要打打名誉官司,我对他的电话采访总是被他安排在夜里11点,几次都到了夜里3点,电话结束时我真怀疑我和他是不是一个时区。每次电话聊完,我都要回家暴睡一顿,而他还能第二天坚持早起工作(他的年龄足有我两倍大还多)。

  “友骅兄”思想深广、观点鲜明、口才犀利,采访录音整理出来直接就是一篇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檄文兼个人心路历程发展概述,我很喜欢这样的被采访者。直到现在听采访录音还都觉得掷地有声——“知识分子就是鸡鸡被阉割掉了,也不能没有骨头!”

  稿子写完后,我的标题是《张友骅:永远的反对派》,可惜没能通过,这也是这半年最遗憾的事之一。

  还要感谢的人很多:少林方丈释永信、独立艺术家欧宁、广东省卫生厅的“博

客厅长”廖新波、江苏宿迁“博客书记”张新实、以及那些我采访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发表的人们……

  尽管这些人有的观点我不赞同,甚至是很不赞同,但我一直试图用客观表述来展示他们。正是和他们的接触让我逐步看清了一些事情,所以没理由不表达我的感谢。

  花都年会时,人物周刊的新伙计要喝三杯“九江双蒸”,这差不多是广州市面上最劣质的白酒,一杯不到四两,50多度,口感接近于医用酒精。

  入伙仪式听起来有点像黑社会跑江湖拜码头,但却是秉承了南方周末的优良传统,传说是喝一杯能干一年(那我希望能喝个几十杯)。

  一位同事对我敬酒时频频对女记者们喊姐姐不以为然,说:“你这是在装嫩”。我还记得三杯下肚,头脑尚清醒时的回答“不是装嫩,而是真嫩”。

  06年我一只脚踏进了这江湖,而这江湖却还没有我的传说。

  希望07年自己能更成熟,也希望我们杂志和这个社会比我成熟得更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