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火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18:57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火炬
火炬

三联生活周刊:火炬
联想创作的长城、凤凰、祥云三火炬

  1936年,柏林奥运会。奥运火炬第一次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遗址前举行点火仪式,经过3075公里的传递,最后点燃了柏林体育场的奥运圣火。一年之后,在瑞士日内瓦公园,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坐在一张长椅上猝然辞世。

  从现在起,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传递奥运火焰的神圣使命。让奥运圣火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相互传递,让全世界的青年都时刻准备着,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

  ——顾拜旦

  1936年,柏林奥运会参与国达到创纪录的49个国家,但直至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才肯定地表示,“159个参赛国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它使奥运会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对于顾拜旦而言,并非一份现实遗产,而是一种精神遗产。这是一个人的“梦想”的故事。

  在说服雅典人承办第一届奥运会的演讲里(1894年),顾拜旦对他的听众强调,“现代体育运动显示出我要引起你们注意的两种趋势。首先,它正变得民主;其次是变得国际性”。这应当是顾拜旦“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的源头理念。

  不过,在顾拜旦慷慨陈词的那个年代,斯蒂芬·茨威格在他那著名的维也纳中学的现实却是,“我们一星期两次被带到体操房,在那里的木板地上毫无目的地来回踏步走。体操房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每踏一步,尘土扬起1米高”。“除了几何、物理和学校规定的其他课程,还要学习5种语言:古典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之外,还有‘活语言’——法语、英语和

意大利语。”即使在顾拜旦的祖国法国,他自己也坦陈:“直到最近还把体力迟钝看做是智力完善的必不可少的助手。体育活动被看做扼杀学习。”欧洲大陆例外的只有三个国家:德国、瑞典与英国。

  或者我们将这一欧洲状况理解成微观现实更具合理性。在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里,顾拜旦的解释则是一个更宽视野的分析,“现代伟大的发明,铁路和电报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说各种语言的人们之间更方便的交往自然开辟了谋求共同利益的更广阔的领域……于是在他们中产生了一种高尚的竞赛,鞭策他们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顾拜旦的个人梦想,事实上被嵌进“全球化”整体的历史演进之中。

  更早一些时候,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将他的帆船驶出里斯本,一路往南往东,最终找到了通向东方印度与中国的道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观察曾经的航海与探险,或许从15世纪的那艘里斯本帆船开出——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后来给出的判定是“从此改变了东方与西方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便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

  将世界划分为西方与东方,后来的发展使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学概念。当传教士、使臣与商人将东方的知识带入西方,思想史研究者以黑格尔为例,列举他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利用波斯、印度与中国所组成的东方世界作为对比,去描绘欧洲的国家、宗教、经济、法律、语言、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特征,从而使西欧从封建国家转变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事实获得了自我确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自身特殊性或主体性的表述,随着殖民主义的向外扩张,最终被视为是具有普遍性的特质。”在这一背景下观察奥林匹克,它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样本。

  西方与东方相遇,现代体育进入中国……那些瞬间最具戏剧性。只不过,在奥运圣火传遍全球不再是梦想,已然成为现实的这个时代,我们回望那些瞬间,会相对公允与平静。

  2008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与西方,改变了的场景是由相遇而相聚。所以,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真实的问题是中国会提供什么样的“普遍性的特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点击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博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