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著名摄影赵非忆高考:一路惊心动魄走来(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10:15 中国网
著名摄影赵非 赵非,著名第五代摄影,曾3次为伍迪·艾伦的影片掌机,同时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荆柯刺秦王》、《手机》、《太阳照常升起》等影片的摄影或摄影指导。他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时说:我们是一路惊心动魄走过来的。 问:当年17岁考进电影学院,你是摄影系里年纪最小的,请描述下报考的动机? 赵非:文革时,我们在上中小学,但不太上文化课,哥哥姐姐们都下乡了,对前途也挺焦虑,不知道该干嘛。因为空闲时间特别多,大家就开始学音乐什么的,我不会弹钢琴,就画画,一方面是玩,另一方面是为了做黑板报,没有接受什么专业训练。78年高考,我们是第一批不用下乡的,当时入学率特别低,能上就很不错了,也没有多想要考哪个学校,报了电影学院和一个理工学校。 问:整个过程呢? 赵非:那时候信息不公开,知道的人很少,西南西北5个省就200多人报考,20来个进了复试,最终6个考上,其实复试时我一看自己名字在前几位,就觉得自己有戏。然后等录取通知单,我记得那天下着大雨,街道上都是积水,屋顶上老有喜鹊在叫,接到收发室通知,一路跑过去拿通知单,还在满街泥水里到处跟亲戚们报喜讯,高兴得都快疯了。 问:当时有想过艺术一说吗? 赵非:没有,就觉得是一条出路,我很幸运能够考上,没想到更多的。你想想看,当年我们看的都是样板戏,偶尔有部苏联电影,艺术好像很简单。就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新事物对你心灵的冲撞就更有力,上了电影学院后,第一次看片,是部法国电影,讲一个间谍的故事,飞机潜艇全在里头,很震撼,整个人都蒙了,原来电影还有这样的。 问:电影学院四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的成就跟当时的教育有多大关系? 赵非:四年,放在人生里看,其实特别短,只是搭个车,然后知道自己需要走得更远,需要怎么样让自己走好。电影艺术是个持续的过程,我现在还一直保持学习,人要明白自身的价值和精神,否则很容易就卸了。在西安小城,包括电影学院四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没见过最牛的导演、最牛的演员,最牛的人物,很不满足,现在看多了,日本、美国、欧洲,这些世界电影大师的片子,看都看不完,也没那想法啦。 问:那场高考给您带来的最大影响和变化是什么?同学们聚会时会感慨命运吗? 赵非:变化?就是走上了这条人生路,如果没有上电影学院,应该就不会从事后来的职业,整个命运轨迹变了。抽象去看,很难说这是好事坏事,我有时想说不定另一种人生更有意思,当然现在我很满意自己的生活和心里状态。这30年中国社会剧烈变化,我们是一路惊心动魄过来的,同学们聚会时,免不了要回忆,但时间过得太快,感慨都来不及,而且不能老活在过去,我觉得无论在话语环境、物质条件各方面,现在都比以前都好多了。 问: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对此,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赵非:我没有什么特别想说得,忆苦思甜吧!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东西,让人能够享受生活。30年前我根本想象不出以后的生活形态,但现在我可以知道几十年后的人类社会;30年前我还崇拜一些当时著名的中国导演演员们,很快看问题的高度就不同了。 问:如果没有那场高考,或者假设您没有参加高考,那么您可能会做什么,现在又会怎样? 赵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走出去,考不上再考,直到能搭上那班车。 问:谈及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人的冲突问题,你们的78班同学—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你们这一代人唯一的优势就是由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经历,因此更懂得奋斗和珍惜,你怎么看? 赵非:如果要说两代导演的区别或者代沟,那可能真是文革的影响。第六代身上没有太多的历史枷锁,因此他们能走得更轻松些。我们这拨人,虽然说因人而异,但总体来看,到今天受文革影响还是挺重,当年大家都看伤痕文学,那是一个磁场,就看你能不能摆脱,我是觉得跟现在的生活没太多关系,回忆起来,也已经很平常了。(陈旧 黄欢/文)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