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1:48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一年,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一起轰动事件:13岁的江西男孩宁铂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宁铂是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写信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社科院院长方毅推荐的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学生。宁铂引发了全国性的神童热,11岁的谢彦波,12岁的梁中杰,13岁的李剑芒,一批神童被相继发现。当年,中国科大决定成立少年班,对这些早慧少年进行超常教育。首期少年班就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以千万分甚至亿分之一的严格,遴选出了21位从11岁到16岁的早慧少年。

  后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先后冒出了十几个少年班,但大多未能坚持下来,如今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少数高校还有少年班。 

  国外的超常教育

  超常教育也称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这是一种对天资优异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二次

世界大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超常教育在各国很快勃兴。据有关资料记载,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成立“天才儿童教育局”,有100多所大学对天才学生进行专门培养;英国成立“天才儿童国家协会”;法、德、日、澳等40多个国家都开始发展超常教育。

  据记载,早慧儿童在世界上并不罕见,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0岁上格拉斯哥大学;苏联物理学家道郎14岁上大学;美国的赛德兹1年读完小学,11岁进入

哈佛大学;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4岁大学毕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