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京学子“漂”在香港大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1:49 扬子晚报
香港大学校园 朱林即将从港大毕业,继续读博。王娟 摄 赴港读大学这几年风靡内地,许多高三的“尖子生”都把目光投向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6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香港岛西南的香港大学,找到了两位在港大读书的南京学子,希望通过他们的高考故事和在港生活,折射出一个真实的香港高校。 高考: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都不轻松 朱林在香港已有5年时间了,完成了3年的本科学业后,他又考上了港大的研究生。如今已经上研二的他,说起高考那段时光,依旧记忆如新:“那时候可苦了,早上七点多就要上学,每到模考时就很紧张。”毕业于金陵中学的他,在学校期间,一直是“尖子”生,高考那年,成绩也排在了全校第三名。 本想报考清华、北大的朱林,因为拿捏不准,最后填写了南大,“考试我最担心的是数学,但没想到,那年数学考得还不错,倒是看好的语文不尽如人意。”2002年,朱林以659的高分被南大录取。大一课程还没有结束,香港大学就来南大招生了。“当时,他们承诺的条件很优厚,只要被录取,可以享受每年9.8万元的奖学金。”能够公费来香港大学读书,拓展视野,朱林决定尝试一下。“记得面试时5个人一组,就某个选题讨论半小时。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但没想到,半个小时后,考官告诉我已经被录取了。现在想来,都觉得有点恍惚。” 同样毕业于金陵中学的鲁冬旭已是港大金融系三年级的学生了,不过没有朱林的好运气,2002年之后,香港大学的招生就几乎没有奖学金了,完全是自费。2004年,鲁冬旭参加“3+2”高考,考了598分的她原打算报考上海交大,正好赶上港大招生。鲁冬旭说,港大招生主要是依据高考分数线,辅以面试。“被录取后,港大委托南大对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培训,随后才让我们赴港学习。” 其实,说到高中,不仅仅是内地学生觉得辛苦,香港本地学生也一样。朱林说,虽然香港提倡素质教育,每天早早地就放学了,但面对高考,学子们也不轻松。“他们的试卷有一尺多厚,一门得考上一天,中间只有1-2个小时可以休息。” 学习:完全靠学生自我管理 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南京,初到香港的朱林和鲁冬旭一切都很陌生。港大课程全部都是英语教学,粤语又是当地的口语,“第一次上课,我压根就听不懂。”朱林说,没有办法,只有咬着牙挺过来。“学校有迎新营,为新生创造粤语环境,在那里呆上一个星期,终于差不多听个八九不离十了。”在朱林看来,和内地大学相比,港大学习压力不大,完全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老师下了课就走人。”在内地,上大学和高中时差不多,要记笔记,认真听讲。但在香港大学,老师每节课会发个提纲,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看书,阅读量非常大。“当然,考试要想PASS也很简单,临考前恶背一下讲义就可以了。” 不过,港大的生活福利还是相当不错的,学校的医务室、图书馆和电脑中心都十分方便。“港大的图书馆就如同一个博物馆,藏书非常多,拥有内地无法比拟的数据库资源。”学生的论文一般都要在图书馆内完成,但港大对于抄袭行为是绝对不容许的。“在这里,一旦被发现抄袭就会被退学。”鲁冬旭说。 生活:文化差异会突显孤独感 到港大后,鲁冬旭本来选择的是生物专业,但她感觉该专业对自己而言难度太大,就转读了金融系。“在港大,只要你觉得专业不合适,随时可以转专业。生物课对于我来说太过专业了。而且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所以我还是选择了金融。”对于港大的印象,鲁冬旭用“效率高”形容,在这里,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请教教授或者学校,再牛的教授都不会板着脸示人。 香港高校的社团生活是十分丰富的,对内地学生来说,如何主动融入这种环境十分重要。鲁冬旭表示,毕竟文化上面有差异,有时会有孤独感。“当你和他们聊天时,你会发现,他们所说的事情你都没有听过。”尽管已经来港三年了,但鲁冬旭还是有些不太适应。“食堂的菜荤菜居多,以西餐为主,太腻人了,想吃点素菜可不容易,得自己在市场上买来烧。” 费用:大陆本科生学费水涨船高 随着内地赴港读书越来越热,港大大陆本科生的学费这几年也是水涨船高。5年前,朱林来香港时,学费是4万元一年,如今已经增至8万元,加上生活费3万到5万元,一年的花费基本上在12万元左右。“而且学费还要继续涨,今年下半年就要达到10万了。”朱林说,一些内地学生指望到香港上学后,可以半工半读,补贴生活开支。但在香港,内地大学生只能拿到学生签证,政府认为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打工的,不容许外地学生从事兼职。“所以在这里,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家长,香港的生活本就太过自由,放纵一下就无法自律读书,结果导致留级。”虽然,几乎所有香港高校都对内地学生设立了奖学金,但能够拿到全额的已经少之又少了。 毕业:读书深造是内地学生首选 研二的朱林,大三的鲁冬旭,他们都即将毕业,面临着离开港大。学习生物的朱林已决定专业到底,继续选读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博士。朱林说,在香港,到了研究生阶段,帮助导师做事,就相当于拿工资了。“学校一般每月会给1.2万元的补贴。”朱林说,很多的大陆学生都会读研,但香港本地学生更加实际。“如果你和他们谈理想,他们大多会告诉你,我想早点工作,赚钱买房子。”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5%的港校内地毕业生会选择继续读书,30%会留在香港工作,15%左右选择回内地,另外一些人,也会如同鲁冬旭的选择,借助香港的国际大环境,计划着出国深造。“其实,论综合实力,清华北大并不比港大差,但就毕业出国学习而言,香港大学的学生更有优势,毕竟这里的教授在国际上更具知名度,他们的推荐信对国外的名牌大学更有说服力。” 本报记者 王 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