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雪崩:国共东北战事演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09:44  三联生活周刊
大雪崩:国共东北战事演变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英雄群雕。

  作为东北战场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如果不是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在沈阳郊区的顽强抵抗,解放军在1948年秋收复该城几乎算得上是兵不血刃。许多国民党军在城内清点好了人员和武器装备。一排排完好无损的火炮和装甲车曾经的主人,此时在兵营内等待着,甚至主动寻找解放军入城接收。

  在辽沈大黑山一带,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一支机动兵团——廖耀湘兵团,数日后几乎是在瞬间就被解放军全歼。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在滇缅战场曾打出国威,也曾在东北战场横行一时的国民党王牌部队,竟如阳光下的露水一样被蒸发。

  沈阳的收复是东北国民党军军力崩溃的终曲,而辽沈战役之前,国共东北的攻防态势其实早已彻底换位。国民党部队从1945年进入东北到1946年连克本溪、四平,占领长春,战绩和士气一度达到顶点。但谁承想到此后两年,国民党在东北的战争机器竟如大雪崩般迅捷溃散。

  主笔◎蔡伟

  蒋介石的误判

  有军事学者认为,国民党在东北的溃败,转折点可追溯1946年5月30日。那一天,蒋介石和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抵达刚被国民党军队攻占不久的长春。

  “得长春者得东北”,“得东北者得天下”。民间的谶语到底对国共双方统帅有多大心理影响不得而知。反正在苏军撤离、国民党接收后不到几小时,长春这座前伪满洲国“首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就在撤退苏军的紧密配合下被民主联军攻克。国民党再次拿下长春后蒋介石亲临此地,可见长春对国共双方军事、政治价值之重要。

  当天在与杜聿明、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陈明仁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见时,蒋介石问手下将领:共产党军队的战术和江西时代比,有没有什么进步?

  当时,林彪的精锐部队没能抵挡新六军、新一军等精锐部队的正面攻势,所以对于蒋介石的提问,国民党将领们回答:无论此前四平之战还是本溪之战,共军并没表现出多少实力。

  此后的历史证明,这是一句真实的谎言。

  其实,经历8年敌后残酷抗战洗礼的共产党军队,其战斗力早已被美国政府所洞悉。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蒋介石如果发动全面内战,他的政权可能会招致惨败。当时调停国共谈判的马歇尔因此曾竭力阻止蒋介石用武力解决问题。遗憾的是,当时无论蒋介石还是毛泽东,其实都没有完全掌握对方的真实战斗力。

  东北最初的交手,应该说,给双方带来了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误解。在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火中,林彪手下四纵吴瑞林的主力包围了廖耀湘新六军22师一部,猛攻一夜,伤亡数千,竟根本无法撼动对手,只得被迫撤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复仇的心态,反映的是共产党部队吃亏在先。

  怀疑共产党军队及其统帅战斗能力的不仅是国民党人。林彪很快以战区统帅身份,亲率两个师围歼国民党十三军一部于秀水河子。但杀鸡用牛刀的小胜后,随之而来的是锦州、本溪、四平和长春等城市的一连串陷落。当时连林彪的老部下也开始怀疑这位在苏联养病8年的常胜将军在一路下令放弃四平、长春,“逃”过松花江后,是不是已经“不会打仗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1946年的5月30日,东北所有战况和国民党将领的陈词,才让蒋介石做出了一个令他无法回头的错误判断:共产党和林彪的部队不过如此!由此,他最终确定“用武力解决中共”的决心。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马歇尔的调停计划彻底失败。离开中国之前,这位未来的美国国务卿曾预言,美国纳税人的金钱由此都将彻底浪费。

  东北的战略价值

  这是令人惊讶的洞悉力。看看国共双方调往东北的将领,全都是名震中国的一时之选。共产党方面日后出了林彪、罗荣桓两名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则多如过江之鲫。国民党方的杜聿明、郑洞国、卫立煌、梁华盛、孙立人、廖耀湘等也都声名显赫。共产党派往东北的部队,几乎抽调了华北、山东和新四军半数的主力,而国民党则将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调往东北,其余的十三军、七十一军等全都是蒋介石嫡系精锐。东北战场,在国共心目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东北的战略价值,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时就已经向全党做了战略性阐述。毛泽东意识到,共产党人虽然在抗战中建立了众多根据地,但这些根据地分散,缺乏工业,基本处于国民党包围中,难以稳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其实情非得已。而东北作为中国当时唯一实现了工业近代化的地区,拥有巨大的工业和农业经济潜力,还是国共两党实力的真空地带。“我们要争取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东北的另一个重要战略价值就是紧靠苏联。南可攻,北可退。

  历代中国没有一个王朝能北伐成功,这个史实不可否认会对所有人产生某种心理暗示。但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政治领袖怎能忘记,正是在苏联的军、政支持下,国民党人才能够联合共产党人,建立起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军事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样如果不是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也不可能在1945年8月9日到31日区区23天内便土崩瓦解。

  谁靠近苏联,便能够依靠、或者阻止对方依靠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从地缘战略上,从华北到西北的中国北方国境分别为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集团所控制。过去红军曾派遣西路军西征,试图打通和苏联的联系,正是为了在西北的苦境中寻求国际支持。一旦国民党控制东北,将彻底切断中苏联系的可能。此后国民党不但在拥有美援之余,还能接收东北的日军物资,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强化其中国正统政府的身份,迫使苏联逐步停止对中共提供任何方面的援助。毛泽东也不会忘记,抗战中苏联提供的2亿多美元的直接军事援助,基本上都被当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所得。

  共产党全国调兵

  相比国民党,共产党进入东北有两大优势。

  政治和意识形态上,苏联对于共产党军队进入和接收东北提供了相当多的便利,美军对国民党的支持让苏联人在交接和撤军后期强化了这一作为。在地理上,共产党的优势则更明显。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军队基本被日军压制在西南地区,远离东北,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却遍布华中、华南和华北各地。尤其是晋察冀、冀热辽和山东等根据地,有的距离东北不过咫尺之遥。

  重庆和谈次日,刘少奇便按照毛泽东临行前的部署,电告晋冀鲁豫分局和山东分局,以义勇军和东北军的名义非正式秘密进军东北。中央的全盘计划,是从华中和华北根据地抽调100个团的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和路径,甚至化装成劳工进东北。

  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发出向东北进军的命令。冀热辽军区抽调超过8个团的兵力共1.3万人率先挺进东北。9月11日,中共中央调山东4个主力师共12个团近3万兵力进东北。9月23日,新四军最精锐的三师七旅,包括其他部队在内共3.5万人,也在黄克诚率领下开赴东北。其余包括从陕甘宁、晋绥、晋察冀等多个根据地先后派遣部队,从陆路和海路,通过苏军防区进入东北。所有进入东北的共产党武装在当年10月31日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在次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共产党的全国调兵,确切说是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调兵东北的同时,顺势化解了南方解放区的困境。他利用重庆和谈达成的协议,将出关的部队从华北和山东调入,由此留下的兵力空虚则由江南根据地新四军部队北上山东填补。江南根据地孤悬敌后,生存一直非常困难,毛泽东此举不但在政治上给了国民党一个让步,赢得全国舆论的支持和同情,还将处于江南国民党重兵包围中的新四军主力救出死地。这个战略不但高明,而且隐蔽,所有战略区兵力和领导的交接都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为此,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甚至打扮成商人前往山东,和山东根据地统帅罗荣桓交接,其目的正是为了避免国民党判断出中共一箭双雕的战略意图。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解放 沈阳 辽沈战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