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白之争中的网络哄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5:47 温州新闻网 | ||
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按照一般的说法,“韩白之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韩白”;第二阶段主要通过平媒展开,解、陆等老同志加入战团;第三阶段,陆川和高晓松相继扯了进来,于是争论有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了。而从这三个阶段顺流而下,也依稀可以看到这场争论的三重境界,最初是不很严谨的学术争论,随着家庭观念(老子抽儿子,儿子帮老子)和兄弟义气的介入,它逐渐变成一个娱乐事件,直到最后,在博客上升起了阴谋论的蘑菇云。
我一直以为白烨、陆天明和高晓松这三个人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相互没有什么关联。 其实炒作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作为一个大众媒体,部分网站趣味略显低俗,一有名人吵架骂街就盯住不放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吵架骂街本来就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而网络上本来就是批评家朱大可所谓的哄客容易滋生繁殖的地方,你自己一颗年少轻狂的心扑腾扑腾乱跳,一时间心猿意马把持不住说了错话办了错事,却抱怨起哄的太多,媒体太浮躁。这样的事情,未免做得太赤裸了。 本来BLOG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哄客对发言者的负面影响。如果把BBS比作一个广场,每个人都可以搬个破凳子,用纸喇叭拢住声音,发布自己的言论。但广场之大,听众之多,使大多数广场发言者的声音被淹没在各种嘈杂里。BLOG的固定发言者使这里更像一个剧场。 博客们在自己专属的剧场里上演独角戏,然后静听来自观众席的呼唤或者诅咒。“人人成名”于是得以可能,至于是成名15分钟,还是15年,则需要依剧场里的演出水平而定。如此一来,每个博客都毫无障碍地成为了自己的言论中心,尽管留言和评论依然可能给他带来小小的不快,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道理,依然是博客的基本游戏规则。按照“我的地盘我做主”定理,博客们选择专属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剧种甚至按照个人喜好不断修正台词。哄客们被或多或少地挡在了博客之外。 可惜,博客热使这一表达方式逐渐泛滥,巨大的博客群让发言者们又一次回到了BBS广场的哄客丛林里。拥趸们如同一群乌合之众,随着偶像的指点,迅速在某个剧场里聚集,然后散去。他们高举着两个但凡的伟大旗帜,但凡偶像赞同的,他们一力赞颂;但凡偶像批驳的,他们也竭力批判。博客随即变成巨大的公交车站,拥趸们颇有几分秩序地将在这里展开站队游戏。 站队大抵是无所谓“是非”的。它的前提是关系与感觉。站队的哄客关心的是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争论的内容。所以陆川跳出来站队,高晓松也跳出来站队,拥趸们也跳出来站队。娱乐人物的加入,愈发加重了争论的娱乐意味。“韩白之争”在三个阶段的曲折往复里,讨论的内容逐渐失焦。无论是“文坛入场券”,还是批评家的职业道德,亦或者是网络表达的特殊措辞,都渐渐淡出媒体和哄客的视野。文艺作品的版权问题、公众人物的私人关系和大众媒体的炒作阴谋成为新的关注点。 一场热气腾腾的喜剧争论,被网络哄客的站队潮流不断冲刷,渐渐露出了闹剧的狰狞面目。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