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大学生支教请慎用学位诱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11:17 温州新闻网 | ||
据“人民网”转自《兰州晨报》的报道,今年甘肃省将招收100名农村教育学硕士。由指定大学推荐1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他们实施“3+1+1”的培养模式,即头三年,到签约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任教,第四年到培养学校学习教育学硕士课程,最后一年边工作边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完成课程学习,5年后通过答辩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者可自行择业。
看来看去,形式虽然很新鲜,但感觉实质上就是以5年内面试攻读研究生为诱惑,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或许是这种方式比较有效的缘故吧,在国内其他地方,类似方法似乎甚是流行。 3月14日,河南省同样以“3+1+1”免试读研的方式鼓励应届大学生赴农村支教。3月17日,《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南师大等大学的学生有意去农村学校服务的学生可以面试读研,但服务期至少5年。从今年起,新疆首次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新疆28个扶贫县的高中任教,可以免试上国家统招的研究生,而且学费全免。如此以免试读研为诱惑鼓励大学生支教的新闻在湖北等地也时有耳闻。 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或边区支教,各地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参加支教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可是像某些省份这样,以免试攻读某个学位作为鼓励政策是否恰当呢? 笔者认为甚是不妥。原因有三:第一、一名本科生能否获得免试读研的机会,是以其本科阶段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表现为标准的,只有那些专业学习成绩足够优秀,各方面表现足以达到免试要求的本科生才能得到免试资格。如果一名本科生因支教对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而获得免试读研资格,那么对保证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将造成很大影响;第二、以学位作为鼓励学生支教的诱饵,无疑是对学历权威性的亵渎;其三、以学位作为交换引诱大学生支教,无疑会使支教这一行为充满交易色彩。 支教不是让大学生到农村领薪水上班,它本身就是立足于“支”而后“教”。有志于此的大学生想必也不会对所谓的免试读研有多大兴趣,而真正抱着为免试读研而支教心态的大学生恐怕也难以胜任支教任务。 如果政府真的想通过什么渠道对支教大学生有所补偿,有所回报,倒不如拿出更多精力来,真正建设好农村教育,培养更多专业的农村教师,不是要鼓励越来越多大学生去农村支教,而是让需要支教的农村越来越少。 (作者:姜小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