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愿大学生培养成本告别糊涂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0:04 红网

  大学生培养成本是一笔糊涂账,已广遭诟病。一组被多次引用的数据是: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口径,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至1.3万元。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却说,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至少要4万到5万元。又有“权威机构”测算,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只需7000元到8000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缺乏科学透明的核算标准。这样的状况将可望得
到改变。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不允许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也不允许收取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各种费用。(据《新京报》)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培养成本“数据百出”?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看有哪些不当的项目计入了学生培养成本,二是看成本中有哪些是可以进行有效压缩的。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先看前者。日前

审计署首次发布审计情况整改报告,其中包括对18所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审计发现,本应以科研、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却把精力放在大搞基本建设上。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这样的费用该不该计入学生培养成本?笔者认为不该。因为校舍等基建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理应由国家投资建设,这与城市基础设施虽然百姓使用但依然需要国家投资是一个道理。但几乎可以肯定,有学校就是将这样的费用计入了学生的培养成本。要不然,出现需要4万到5万元这样的数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还有,与学生关系不大的科研费用该不该算到学生头上呢?似乎也值得商榷。我国对高校职能的设定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但近几年出现的一个很不好的苗头是各高校都争建所谓的研究性大学。这就导致了评定老师成绩不在乎教学水平,而只看论文的多少。这样的后果就是很多的所谓名师埋首搞科研,却不登讲台。将这样的科研费用算到学生头上,总有些怪。

  再说后者。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高校供养的行政人员比例过高问题。一句人们用以调侃的话是:“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带来运转的高效,相反会出现遇到问题推委扯皮现象。而与之相反,一些办得比较成功的民办高校,没有这么多行政人员,运转效率反而更高。再一点就是经费管理的疏漏。学费过高让家长不堪重负已经“地球人都知道”,但这并没有带来“勤俭办教育”。有的学校为了讲排场,一个校门就建200多米宽;有些学校的群众称他们的领导打“飞的”(频繁地坐飞机外出);至于招待费方面的奢华,更是常常让外国同行咋舌!

  所以,在出台核算办法的时候,必须将这两点考虑进来。能不花的不花,能少花的少花。只有这样,学生的培养成本才能降下来,父母的担子才能减下来。

稿源:红网 作者:王希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