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电影《人生》中的台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7:10 外滩画报 | ||||||||
无论走出多远,身上始终打着土地、革命、英雄、崇高的烙印 外滩记者曾进/文 “黄土是止血的”
1980年代,是吴天明的年代。 1983年,44岁的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电影厂厂长。那时的西影厂成为中 国电影的圣地。在西影厂三层的招待所里,几乎每一个八九平方米的房间都走出了一位后来在中国电影业内呼风唤雨的人物: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何平、周晓文、顾长卫等等。 这些怀着电影梦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拿出自己的剧本,相互评析,《老井》、《孩子王》、《红高粱》在一 遍遍反复争执和讨论中呈现在世人面前。吴天明是其中的灵魂人物,他用个人魅力,把每个人牢牢地粘合在一起,成就了1980 年代中国西部片的神话。 这位游击队长之子无论走出多远,在我看来,身上始终打着土地、革命、英雄、崇高的烙印。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 给予他直面现实的力量,也让他多情而感伤。 和他相处20年的朋友罗雪莹说:“天明每次拍电影,深入生活采访时他都会流泪,撰写剧本时流泪,给演员说戏时 流泪,现场拍摄时流泪,后期制作时仍旧不断地流泪。这让我经常想起诗人艾青那句话——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天明就是这样的人。” 当我好奇地向眼前这位壮实得像北京司机的西北汉子求证时,他语气略显迟钝,道:“谢晋导演说过,你自己不感动 ,怎么去感动观众?” 有人说,黄土地约束了吴天明的精神世界,他始终走不出土地、离不开农民。 回国后,这个倔强的汉子开始拍各种非农村题材的电影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拍河北省永年县“黑脸”书记姜瑞 峰……尽管远离了农民,远离了土地,但吴天明塑造的所有人物中,仍然跟一种叫做“崇高”的力量相联系。而当代中国人对 于“崇高”的信仰、对英雄的钦佩已经远非昔日可比,吴天明和他的电影在商业大潮中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以至寂寞,再难复 见1980年代的风光。如今,数风流人物,皆是他曾帮助过的学生、扶持过的后辈——中国第五代导演。 吴天明始终不肯相信他所热爱的同胞会不去关心他所关注的问题——正义、民族使命与时代的忧患。他继续在他的土 地上拍摄自己关注的电影,继续保持着当年拍电影的作风,不吃小灶,不请助手。每成立一个剧组,他就开会做政治辅导工作 ,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先做人,除非你要做王八、乌龟,我们就不管你。做艺人,艺在上,人在下,所以你首先得学会做 人。”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