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编辑林贤治和他的《人文随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7:10 外滩画报

  在中国当代作家的随笔里,我们读不到惠特曼、爱默生的散文那样对自然与土地的纯净的感情,读不到俄罗斯作家对 蓝天、湖泊、树木那种深切而细腻的感觉,读不到左拉的《我控诉》,托尔斯泰的《我不能沉默》那样对尊严、良知与生命的 捍卫的激情,读不到鲁迅的《野草》那种灵魂之底深深的煎熬。

  陈壁生/文

  林贤治拥有多种身份与头衔:学者、诗人、思想家、编辑等等。其中,“学者”是他憎恶的,“诗人”是他喜爱的, 但是只有“编辑”,真实地与他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编辑”是一个言论中转机构,一个国家的言论质量,跟编辑的总体素质密切相关。在我们的国度,从某种意义上说 ,甚至是编辑创造了文化。正是因为看到了言论的力量,看到了言论的表达在社会改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 才会那么钟情于编辑工作。在花城出版社,林贤治在2004年一年中就推出了几本好书,如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多多的 《多多诗选》等等。

  对一般的知识人来说,大致都会认为,最要紧的是写作,因为写作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写作所能够获取的 名誉、成就,都远远高于编书。几年前,摩罗先生就这样评价林贤治:“他的文字既有卢梭式的愤激与直白,又有培根式的犀 利与明澈。但他也许因为忙于编务,随笔写得不算多。若是他愿意在思想随笔上投入精力,恶狠狠地写上两年,那一定会有非 常可观的收获。”

  摩罗先生或许并不知道,即使是那些震动知识界的长文,像《胡风“集团”案: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与精神事件 》等篇什,也常常是林贤治激愤于意气而偶为之。七八年过去了,林先生又有《自制的海图》中的两篇长文、《鲁迅的最后十 年》一本著作。同时,林贤治更没有放松编辑的工作,于是有了《读书之旅》、《记忆》等系列。

  让思想得以持续地燃烧

  当下的文字生产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但是在文学的园地上,常见莠草在疯长、蔓延,罕见良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而且,商业化大潮客观上使许多读者的眼光常常只被潮流吸引。诸多畅销的文字,常常只是二流三流乃至末流的东西。书肆 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垃圾。作为一个编辑,林贤治先生所做的是披沙沥金,于莠草之中择良苗的工作,从与邵燕祥先生合 编《散文与人》系列,到《读书之旅》系列,到《记忆》系列,到年度“文学中国”系列,直到今天与筱敏先生合编的“人文 随笔”系列,都是如此。这些系列,通常只有几期出版,但是在这些系列的编辑之中,形成的已经不是某个作为书名的品牌, 而是一个作为编者的品牌了。

  林贤治在《读书之旅》的前言中曾自述他编书的意图道:“当我们把一些富于思想或同思想相关的文字,从报刊和书 籍中采集起来,本意就不是为了知识的重视,炫耀珍奇,培养趣味,而是专一期待着读者,从阅读——一种热烈的接触——中 间,让思想得以持续地燃烧!”通过这些系列,我们可以看到“林贤治编辑”的底色,那就是对表达自由的追求,对公民权利 的维护,对个体尊严的捍卫,与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真实生活的展示

  打开《人文随笔》2005春之卷,第一辑的“话题”,赫然就是三篇关于矿难问题的文章。近几年,报纸上关于矿 难的报道,次数之频繁,死亡之多,都令人触目惊心。但是对这一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学术、文学层面的回应,却少得可怜 。“话题”的三篇文章,把眼光投向暗无天日的矿井,描述了那些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还有什么比真实生活的展示更令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