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百年纪事(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5:43 东方网-文汇报 | |||||||||
复旦老建筑之登辉堂(北碚) 复旦老建筑之国权路校门 复旦老建筑之扩建两翼后的奕柱堂(图书馆) 复旦老建筑之1951年校门 风雨苍黄,复旦百年。复旦学子总是忘不了那样的歌: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无论走到哪里,复旦学子都会感到它如烟非烟,似雾非雾,若隐若现,在耳畔飘动,在心中鸣响。 这是一首《卿云歌》。相传舜把王位让给禹时,他即率百工相和而歌,象征着吉祥、谦让、平和,并且祈福如日月光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旦复旦兮,太阳从大地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蓬勃向上,是何等美妙的大自然景观。复旦先人,寻章摘句,给学校取名“复旦”,文脉是何等的深厚,胸怀又是何等的壮阔。 百年岁月,文脉旺盛,绵延不断,不改姓,不更名,不变色,在今日中国之高等学府中,唯有复旦。 归真返璞,复旦校庆又回到历史的真实:九月二十四日。这样的历史回归,有着耐人寻味的意思。一百年前的九月,清朝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这就意味着一个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在一纸诏书下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中国知识分子通向仕途的天梯倒塌。历史给复旦以礼遇,它应运而生,唱出了“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新的卿云歌,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摆脱庙堂羁绊、铸造独立人格、走向独立自主之路。 校门·校歌·校训·校花 2004年12月31日清晨,大雪初霁,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所在地的西侧,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红绸揭下,一座飞檐斗角、木栅白墙的牌楼式建筑,84年前的复旦校门,又出现在人们眼前。高悬的牌匾外书“复旦大学”,内书“敬业乐群”,簇新的檐瓦上积雪未融,与檐下的大红灯笼相映衬,如同一枚从校史深处抖落出的书签,重温周折百年而没有沉寂的复旦精神。 1902年,马相伯有感于“概自清延外交凌替,一不知公法,二不习制造,入手工夫则文字尚无”,捐出三千亩良田,兴办震旦公学,诚告天下“有欲通其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革命求国准备者,请归我”。 为了摆脱教会的干预,震旦学生愤而集体退学,另归一校,仍推举马相伯为校长。马相伯听从学生于右任等人提议,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为新校命名,于1905年中秋开学,由此开始了复旦纪年。 复旦飘泊多年,最后落户江湾走马塘。江湾是块好地方,清代诗人唐筌写走马塘诗云:“东绕江湾两大场,凄迷草色映斜阳;蕲王功业随流逝,剩得迢迢走马塘。”诗虽然凄婉,但复旦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根深叶茂地发展起来。 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李登辉执掌复旦以后,要以耶鲁模式,把复旦办成“与欧美第一流大学并跻”的高等学府,在复旦校园里首倡“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风格,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独立工作能力的实用之才。如今,我们从这座复活的校门向内望去,通过绿草如茵的草坪,就是醒目的相辉堂了。复旦学子为了向老校长表示一番心意,捐款为他建造别墅,但他婉拒了,后就用这笔钱建了这座礼堂。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