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复旦校长:引领学府风范(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5:27 东方网-文汇报

  培养出26位大学校长

  复旦的老校长李登辉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从1906年到1936年,李先生在复旦任教整整三十年,之后又一直担任复旦校董。他奠基复旦,桃李天下,至今为无数复旦人所深深感怀。

  北洋时期,登辉先生想为当时设在“李公祠”的复旦寻找新的校址。他为迁址一事前后奔波,于1918年下南洋募捐,筹得银元15万元,在江湾陆续购地70余亩,并于1920年举行奠基典礼,即为现在复旦大学之校址。在购置江湾土地和建设新校舍时,李先生经常往返于徐家汇和江湾之间。当时上海市区与江湾之间尚未开筑公路,李先生为勘察复旦新校址,只得坐淞沪铁路到江湾镇,然后再坐手推独轮车,行半小时许才能到达现场。

  在1913年任校长之前,登辉先生一直担任着总教习一职。他对学生相当关心,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几乎都了如指掌。除了和学生同桌吃饭外,他还坚持去学生宿舍查夜。

  有一回晚上十点熄灯后,登辉先生查夜时发现黄季陆(后

四川大学校长)仍在秉烛夜读,于是用不甚熟练的中文劝他:“你应当把你的身体放到床上了!”引为一时笑谈,几十年过去了,仍为当年的老校友们津津乐道。

  登辉先生对学生之严是出了名的,尤其在学业上更是要求严格。登辉先生在复旦讲课都用英文,采用双语教学,课本也用的是原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文水平。当时复旦校园内处处可见英语的踪影,除课堂外,校长出的布告,学生拿的毕业文凭,学生在体育场上用的运动术语,甚至学生偶尔发生争吵时所操语言,都使用英语。

  终其一生,登辉先生与复旦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在孩子夭折、妻子早逝后,他把对家人的爱全部转移到他的学生身上,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

  从1906年到1936年,登辉先生共在复旦执教三十年,培育的学生数不胜数,其中仅大学校长就有二十六位,他们分别任职于国立、私立和教会大学,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把《共产党宣言》引入中国

  陈望道先生,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的翻译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还是一位在复旦工作半个多世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复旦的老校长。

  陈望道担任校长的年代,正是复旦崛起的时代。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18个兄弟院校的相关系科并到复旦,各校有各校的传统和校风,教授们又个性迥异。要把这多样化的文化背景融到一起,如果没有一个有资历有声望的校长来振臂一呼、凝聚人心,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

  陈望道正是这样一位众望所归的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复旦各项工作走上轨道,规章制度也订起来了,各路大军融合到一起。经过这一时期的调整发展,复旦成为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陈望道不是一般管理层面上的校长,而是一位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好学力行的教育家。

  他也是一位修辞学家,是中国语文改革的旗手。他在1932年所著的《修辞学发凡》,开创了中国现代修辞学,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刘大白语)。

  他又是中国现代新闻教育的推动者——复旦新闻系的实际创始人之一。从1942年起,他担任复旦新闻系系主任达八年之久,奠定了复旦新闻系的发展基础,使之后来成为我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新闻系。

  陈望道先生是一位个性执著而又倔强的人物。一生追求理想,矢志不渝,正直不阿。他资望很高,却不事张扬。望道先生于1977年10月29日逝世,但先生的精神、思想、道德、风范和学识,永远留在了复旦人的心中。

  为学应须毕生力

  苏步青教授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从事微积分、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七十余载,学风严谨,硕果累累;作为具有崇高师德的杰出教育家,他提倡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深受人们的尊敬。

  “为学应须毕生力”是苏老勉励青年刻苦学习的一句诗,也是他治学的真实写照。

  1902年9月,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时就迷上了数学,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题。1920年,17岁的苏步青赴日

留学

  学业有成的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于1931年4月毅然回国。

  1952年,苏步青开始在复旦任教。1978年“文革”之后,出任复旦大学校长的他更加忙于教学和科研,著述立说,教书育人。

  在学术研究方面,苏老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派,是中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

  在教书育人方面,学成归国后的七十年来,苏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论生活和时世多么艰难,都从未动摇过。他总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把它作为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后,苏老将100万元港币的奖金全部捐出,作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和“复旦大学数学系(所)优秀师生奖”的基金。

  2003年3月,苏老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的弟子之一,复旦大学华轩极教授说:“苏老的过世是数学界的损失,他对数学研究领域,以及数学研究人才的培养都做过无数的贡献。”后人一致评价苏老为“我们心中的数学巨擘”。苏

  终生行走在复旦

  谢希德先生的一生是脚踏实地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她当年不顾一切地回国参加建设,之后又无怨无悔地和祖国同生死、共命运,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更是在教学、科研以及外交和领导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每当有人问起,对于回国的决定是否后悔,她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后悔,因为我爱中国!”在谢先生的格言里,也有这样的信念:“只有祖国强盛,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地位,树立起伟大的形象。祖国的强盛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谢先生似乎永远在工作状态中,一件一件地完成,从不浪费时间,也不会喋喋不休地做无用的抱怨。就人生姿态而言,谢先生始终是积极进取、抬头向前看的。

  谢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领导者,这种魅力不仅来源于她矢志不渝的人生信念和她一生靠自己体弱多病的身体而做出的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更来源于她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极其真挚的朴实无华的平常心,来源于她德高望重又始终坦然拥有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谢先生曾说过:“我也是残疾人,只要诚实、努力,一样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谢先生从不讳言身体的残疾,但她也从不让因残疾而带来的困难阻碍自己,始终是坚韧而坚强的。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勇敢,即便面对死亡,同样如此。

  谢先生一生的路都走在大学校园,其中四十八年是在复旦校园,她对每一位来自复旦的师生,都寄予了殷殷的期望。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