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大会议岂能成学生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0:00 红网

  2月15日,沈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旁听席上6张稚嫩的面孔成为此次会议的一道亮丽风景,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他们是从20多万沈阳市中小学生中选出的旁听此次人代会的学生代表。(据2月20日《检察日报》)

  学生旁听人大会议,各方对此有弹有赞。赞成者认为此举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反对则认为这是作秀。在我看来,学生旁听人大虽算不上作秀,但至少是不可取
的。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能有制定和修改法律、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报告、选举政府工作人员等等。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会议具备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重要特征。学生旁听人大会议,其稚嫩的面孔、幼稚的童声、晃动的身影不仅冲击人大会议的严肃性、权威性,而且在现场干扰了人大代表的正常工作。庄严、肃穆的大会堂突然来了一批稚气未脱的中学生,这岂不滑稽?

  学生之所以能旁听人大会议,是因为我国法律尚未对旁听人员的主体作出明确规定。作为扩大公民有序参政的平台,人大会议旁听制度对激发公民参政热情、监督

人大代表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全国各地,旁听人大会议不但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且通过扩大参与的主体范围彰显了当地的民主开放之风。例如,上海首开外来工旁听人大会议之先河,河南省人大第一次向外国来宾开放旁听席,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政治新风。

  所不同的是,沈阳人大会议向中学开放旁听席,其会堂当课堂的现象“昭示”了旁听席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旁听人员的职责是监督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履职,而不是学习民主。中小学生旁听人大会议,起不到监督人大工作的效果,说得不好听,本身更是对旁听制度的异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旁听制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不错,民主靠教育,更靠实践。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民主意识,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学生的民主实践课堂不一定要搬到人大代表正在履行神圣职责的大会堂。是否一定要把人大会堂当成学生的民主课堂呢?我看未必。如果由学校组织班级“选干”大会,想当班干的同学准备竞选纲领、竞选演说,而其他的则可以自得其乐当选民或在监督会、旁听席做工作人员。班干大选是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如何体验民主就如何体验民主。学生自己搭建的民主课堂比人大会议更有贴切性、针对性、趣味性,我们更应该在学生熟悉的地方多下工夫。

  此外,中小学生旁听人大会议,并不能培养广泛的民主意识。因为前面提到,只有6名学生代表参加旁听会,这远远不能提高背后20万中小学生的民主意识。而通过学校开展课堂民主实践,才有可能让最广大学生养成积极的民主意识。所以,让中小学生旁听人大会议,我认为这一方面表明学生民主教育存在某种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旁听程度形式化和表面化。

  (作者:尹保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