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小偷专业村”何以形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3 红网 | |||||||||
最近一期的《新民周刊》报道说,在皖北(应为皖西南)安庆市枞阳县,出现了几个知名的“小偷专业村”。每年元宵之后,都有不少人包车前往江浙一带“摸分”,到写字楼或居民区进行盗窃作案,“征战”一圈后收获丰盈地“荣归故里”。有当地警察估计,“摸分”大军可能高达两三千人。在该县横埠镇的一些村庄,有女孩在找对象的时候,都要问男方家里有几个“摸分”的,如果男方回答说有好几个,女方就会“很中意”。
看来,在枞阳县的“小偷专业村”,已经流行“笑贫不笑偷”。地处偏僻的枞阳县,是否一向就“盛产”小偷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横埠镇的盗窃问题源自1998年,至今不过才有七八年的历史。而事实上,枞阳本是一片翰墨飘香的土地,是出产“桐城派”文人的地方。去年夏天,在桂林勇斗劫匪身亡的英雄鲍光蛇,就是一位枞阳籍的打工者,可见枞阳人并非都没有骨气。 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原因,让枞阳的“小偷专业户”不断增多,并发展到今天的庞大规模呢?在笔者看来,首要原因当是对财富的高度渴求。枞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一些枞阳人去江浙一带推销茶叶,尝到了在办公室顺手牵羊的“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放弃了勤劳致富的念头,一心一意干起了“摸分”的行当。如果没有对财富的强烈向往和追逐,他们不会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加入“摸分”一族者越来越多,村民的攀比心态也在作祟。到江浙一带“摸分”回来的,“经常抽红中华、玩高档手机”,百元大钞“一叠叠地显摆”,盖房 “每栋起码花费18万元”,不少人还买了“工作用车”。而当地正常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挣2万元就已“捅破天”。前者的豪华生活对他们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强大的诱惑力,正如一位女青年所说,“摸分”一次就能有几万元收入,其他人“心里当然不平衡”。 以上所说,主要都是个人方面的原因。而事实上,笑贫不笑娼,不择手段地发家致富,不仅仅是枞阳县“小偷村”的问题。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贩毒村”、“卖淫村”等。这些“另类经济特色专业村”的共同特点,是村民的道德感已经集体异化。枞阳县“小偷村”到外地“摸分”者,大多不会把第三只手伸向乡邻,大家认为偷的只是“有钱人、城里人”,这也反映出了在城乡分立体制下,不同居民间存在的某种对立。 另外,大批枞阳农民结伙参与盗窃作案,成为被城市边缘化的群体,除了与社会结构及群体心态有关外,乡村教育与社会管理的薄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据某“小偷村”的党支部书记称,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田,没证据无法“教育他们不要做坏事”,管多了可能还会得罪人。县城街头遍布洗头房和赌博机,公安对民风的整顿基本是“一阵风”,甚至一些村干部也涉身“摸分”族。在这样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之中,如何“指望道德附着健康成长” (复旦大学于海教授语)? (作者: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