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不忍再见如此深井“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0:03 红网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国有七台河大矿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最终造成171名矿工遇难。然而,该矿第四采区的瓦检员张国良率领24名矿工积极避险,最后,包括他在内的25名矿工得以生还!2006年2月12日,张国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病情终于稳定,出院回家。记者第一时间赶赴七台河,采访了这名传奇矿工。(2月22日《生活报》)

  回首灾难与悲剧总是让人格外心酸,可是在那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煤矿事故过去数月之
后,当人们的记忆和反思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切面之时,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和他传奇故事的重新打捞,无疑让人有五味杂陈之感。细阅张国良带领伙伴们的深井自救经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悲怆、激壮和感动。在如此危险复杂的灾难黑洞面前,瓦检员张国良展现了一个“安全哨兵”应有的职业素质,他的冷静,他的胆略,他清晰明智的危机判断和应对能力,以及真情流溢的对矿工兄弟生命的珍视与爱悯,无法不令人睹之动情。可以想象,在那黑暗和使人绝望的危难时刻,如果没有这位年过半百、经验丰富的“老大哥”的指挥、引导和激励,那些年轻的、情绪激动的矿工兄弟,会迅速以如此有凝聚力的自我救赎完成一次深井“传奇”的缔造。对于曾经近乎悲观和绝望的工友而言,这么一位坚韧顽强的老大哥的存在,意味着希望和幸运;对于劫后余生的东风煤矿而言,这么一位“安全哨兵”的坚守岗位、勇担责任,则多少令人有无语以对、百感交集之叹。

  恐怕人们永不会忘怀,在张国良和他的伙伴们绝境求生的坚硬煤层之上,曾竖立着怎样一堆混乱和绵软的管理逻辑: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没有按规定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掘失调、超定员、超强度超负荷生产,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至于其本身的生产组织管理更是混乱到了让人瞠目的程度,甚至连最基础性的下井考勤、登记、矿灯发放、检身等程序都是一笔糊涂账,以至于在事故发生后,煤矿管理者竟然说不出井下作业的矿工人数。而当安监总局的领导向煤矿管理者提出关于《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执行情况的质询时,该矿矿长和总工竟然回答“不知道、从没有听说过”。这就是与张国良和他的伙伴们艰苦深井作业对应的“井上风景”,这便是张国良们投入全部汗水和心血时获得的安全保障指数,这便是张国良们在井下与死神竞逐时所寄望和倚靠的常规后援,这难道就是张国良们涉过瓦斯、透水、煤尘隐患等等井下风险之后满怀希冀的“生命天窗”?

  与一百多位罹难的矿友相比,张国良们是幸运的,他们用勇气与意志穿越了狭长黑暗的死亡罅隙,他们再次印证了生命的坚强与可贵。可与此同时,像一百多个生命的残酷消逝一样,他们的劫后之生同样悲壮地让我们无法释怀。在呼吸和沉默之间,我们当然期待传奇,我们渴望生命的奇迹越多越好,可是理智又告诉我们,在责任和生命的安全保障之间,仅仅希冀人间传奇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它很可能是对责任担当的方向扭曲、对安全保障常规秩序的意义消解、对生产和生存本义的乌托邦浮想。在一个权责分明、法制健全、价值理性的时代,基于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缺位背景下的深井“传奇”,更像是一种反讽,它让我们在片刻的激动和欣慰之后,感到更深的遗憾与悲哀。

  如果我们的煤矿安全欠账都能补充到位,如果我们的安全生产投入和制度化保障措施足够健全足够分量,如果所有的煤矿管理者皆能忠实践行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人本理念,如果官煤勾结、“黑煤”、“血煤”的肮脏利益通道被彻底堵塞和斩断,如果所有煤矿都能像美国或德国煤矿监管者一样,对一根小小的自救绳都反复检测的话,我们还需要以如此复杂心情面对传奇者与他们的深井历险传奇吗?但愿,在不远的一刻,缜密刚硬的生产和监管制度能代替我们说一句:生命是惟一必须仰视的执行理由,我们宁可拒绝传奇。

  (稿源:红网)

  (作者:陈阳)

  (编辑:潇湘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