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最好不要越界发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4:55 东方网 | |||||||||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呼吁,“自由而切实的学术讨论,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于是,2月25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有了一场有经济学“左派”、“右派”同时参加的研讨会,以努力使中国改革的第三轮大讨论更富理性与建设性。(2月27日《中国青年报》)但是,在阅读到参与讨论的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之后,我觉得所谓讨论的理性和建设性恐怕难以做到,因为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太不理性了,太不具备建设性了。
比如张维迎教授在讨论中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奇谈怪论: 其一,他称,“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张教授敢于谈出这样的观点的确是非常有勇气,但是,我要告诉张维迎教授,自然科学上的观点正确与否或者不需要投票,但是,社会科学的观点正确与否则是非常有必要投票的。因为社会科学说到底依据的其实就是民意。而以张教授所研究的经济学领域来说,无疑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以,我尊重张教授尊重科学的精神,但是,如果张教授要想让人们尊重他的科学,最好先用他的科学来征服民意; 其二,张教授称,“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我明白张维迎教授在这里提到的“尊重既得利益”是什么,无非就是一段时间曾经讨论得十分激烈的“宽恕财富原罪”的另一种说法。原则上讲,对于历史形成的问题,我也并不主张再去触动它,因为如果我们过分的去考虑这个问题,过分追求公平,反而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以及公众支付更大的成本。但是,对于张维迎教授的“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我却很不以为然。 为什么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道理何在?进一步说,蛋糕做到多大才算大?而且,公众是否能够获得自动的补偿?再进一步说,蛋糕能否保持持续的做大?公众是否具备获得补偿的足够耐心呢?以上问题,不知张教授有没有进行考虑? 其三,张教授称,“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对于张教授这样的一种观点,我实在是有些被气糊涂了。因为我知道张教授所谓的“改革”不是指今后的社会变革,而是指的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改革。然而现实是公认农民、工人的生活处境越来越恶劣,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则正是张教授自己所谓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所以我真不知他所谓领导干部在改革以来的受损最大体现在哪里? 综上所述,张教授的观点极不理性、更不具备建设性是很明显的。而之所以作为中国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的张维迎教授会冒出这样一番奇谈怪论,笔者以为,是因为张教授的这些奇谈怪论所涉及的其实并非纯粹经济学领域的问题,而是社会学领域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中,由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中被看得无比之重,所以,也就使得我们的经济学家非常受宠,而于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也就经常越界把他们的影响扩展到其它领域,比如社会学领域,由此产生一些奇谈怪论也就不为怪吧。但是,还记得几个月前当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批评“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时,有国内的经济学家批评丁学良作为一个社会学者不应该就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乱发言。那么,通过张维迎教授在社会学领域制造出的这番奇谈怪论,我也希望我们的经济学家们最好只在他们所擅长的经济学领域发言,而不要介入到社会学领域里来。否则,那便只能是给改革添乱! 作者:耕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