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江城”之争透出文化浮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0:17 红网 | |||||||||
3月初,位于长江上游、过去被称为“山城”、“雾都”的重庆,突然提出用“第一江城”作为重庆的城市标识、城市新名片。这一举措引起热议,因为哈尔滨、南京等都将自己称为江城。特别是武汉,这个传统上被称为江城的城市,更是对这个“第一”耿耿于怀。于是,这个“第一”之争,在全国渐次展开。(3月22日《武汉晨报》) “第一江城”之争,民众不可谓不积极,意见不可谓不广泛,程度不可谓不热烈。
“第一江城”,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城市需要文化符号,比如花城,瓷都,比如武术之乡,花炮之乡,这些文化符号可以给居民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可是如果文化符号只是停留于口头的称呼,字面的表达,而没有实体的承载,那么文化符号就毫无意义可言。例如瓷都不产瓷器,武术之乡不习武功,这些名头要得干嘛?同理,假如江城无江,无与江相关的习俗、文化,江城就不成为江城,名头争来也是白争。 重庆、武汉等城市都有大江,可是地理上有江就能成为江城吗?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怀特认为,人类文化系统可以区分出技术的系统、社会学的系统以及哲学的系统等亚系统;底层是技术的层次,上层是哲学的层次,社会学的层次居中;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城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江,更需要的与江相关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些中高层次的文化才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一江城”之争是无谓的。谁是“第一江城”靠斗嘴皮是斗不来的,当务之急是用切切实实的行动,在制度与精神层面开发更具魅力的大江文化。当一个城市被浓郁的大江文化所笼罩,当城市居民因大江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时,“第一江城”的美名也就不请自来了。 文化浮躁实质上是一种发展浮躁——很多地方的执政者,并没有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等与民生紧密相连的问题上,而是一天到晚动些歪脑筋,尽推一些花哨的举动,我实在不知道,这些能给民众带来哪门子好处。 作者:雷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