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文史馆“火情”为何被夸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15 东方网

  陈云发

  3月20日,上海文史馆所属的一间底层房屋(原巴蜀歺馆废弃的厨房)因需拆除一些金属设施,工人在切割时不慎引发火情,使一间对外营业的裱画室受到影响,但由于及时报警,消防人员迅速赶到,将火情扑灭,文史馆既未造成人员伤亡,亦未有馆藏资料、书画受到损失,更没有影响隔壁孙中山故居,按公安部门的估价,是“零损失”。

  可是,没想这么一亇很小的“火情”,却成为了某些媒体记者制造轰动新闻效应的机会,他们根本不进行深入采访,也不向公安消防部门去证实,便笔下生花,在自己的报道中任意夸大火情,称文史馆发生的火情为“火灾”不算,还编造情节,称文史馆的文史资料“严重受损”,馆藏“书画资料被烧毁”、被“葬身火海”;而与此同时,明明是文史馆的工作人员发现火情时在第一时间报了警,可在记者笔下,却变成了是隔壁孙中山纪念馆的人报的警,好像文史馆的人无动于衷。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家媒体事后去采访“火情”,本意是为了真实报道火情,然而,当他们采访市文史馆吴孟庆馆长时,吴馆长如实介绍了情况,并强调了公安部门对火情后果的评估为“零损失”。可是到了记者笔下,这“零损失”却变成了吴馆长自己的话,这就显然变了味道。这位学新闻专业出身的馆长也无奈地对笔者说:新闻的第一要素是真实,也是一亇合格记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现在的记者怎么就不肯到现场深入釆访一下?怎么不肯按被釆访者提供的真实情况写而去凭空想象呢?

  其实,新闻报道中的制假造假现象,现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一些传媒专靠轰动性的社会新闻“撑市面”,可是,毕竟能轰动的社会新闻不多,怎么办?于是就釆用捕风捉影、制假造假、夸大事实、胡拉乱扯、颠三倒四、移花接木等手法去制造“新闻”,像这次文史馆“火情”,不仅胡说他们没有报警,而且又拉上“隔壁孙中山故居”,再加上一亇书画、馆藏资料被“烧毁”、“严重受损”云云,一场“零损失”的火情终于被制造成了“火灾”,以致惊动了上级和海内外,从媒体讲,是“成功”了,可是却给当事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报道不实的新闻严重泛滥,使我常常在思考着一亇问题:就是咱们新闻传媒界要不要也设一个类似“3.15”的打假日,以呼唤“王海”打假,打击“李鬼”们在媒体上制假贩假的行为?

  不是我无事生非,而是现在某些传媒界(包括互联网)的新闻制假造假已不逊于企业界了,其影响之广,恶劣之程度,已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造假者的面也越来越广,不仅通讯员、业余投稿者造假,而且拿着正式记者证的从业者也造假,更有一些所谓的“娱记”,专门捕捉明星的一鳞半爪隐私素材,然后无限放大与编造,不仅欺骗了读者,而且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些制造“社会新闻”的媒介,为追求轰动效应,甚至不惜揑造政界人事调动“新闻”,谎称某地省市级领导要“调动”,还称中央将于某日派某人“空降”某地等等,造假造到省市级领导头上的地步,为建国以来所罕见。而最近更有某女记者曝“独家新闻”,称法国电影《蝴蝶》导演已在巴黎“起诉”《吉祥三宝》侵权云云,一时国内众媒体铺天盖地转载这条“新闻”,给布仁巴雅尔一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然而有人一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是不折不扣的假新闻。

  假新闻的出笼,并不是媒体从业人员不懂新闻必须真实的道理,而是受利益驱使。制造了“轰动”新闻,媒体就会有发行量、点击力,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广告价位的上升,而从业者则亦可名利双收。所以这种制假行为,从本质上讲与制造假药、假酒、假农药、假种子、假品牌地板、假皮鞋等并无区别。还有一个因素,是当前我们对假新闻打击不力,一些从业人员制造了假新闻后,得不到及时的、有力的处理,而刊登了假新闻的所在媒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常常连向社会、读者一句致歉的话都不说,因而假新闻便屡禁不止,而少数制假、贩假者则胆子越来越大,从而给我们的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现在,媒体在读者中的信任度并不高,其源盖出于此。

  即使是在标榜新闻要“客观”、“公正”的西方传媒界,明目张胆制造假新闻也是不允许的,会闹亇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我国新闻界也有人在打假,前几年,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曾“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将假新闻予以揭露,很有创意。但因该刊系新闻界业务刊物,其打假力度有一定局限。鉴于某些媒体及从业人员对自己行为太放纵,我建议新闻界在帮助社会打假的同时,不妨自己也设一个类似“3.15”那样的打假日,每年搞一次活动,把一年中假伪程度较高的那些假新闻和制造它的媒体、从业人员统统来一个大曝光,让这些媒体和从业者斯文扫地,成为新闻界的过街老鼠,从而彻底净化新闻环境。与此同时,新闻从业人员也要人人自觉当“王海”,一旦在传媒市场发现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应及时予以揭露,而不要不动脑子就去转载转发。同时,还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制造假新闻者除了被逐出新闻界“教门”以外,还要负法律责任。作者:陈云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