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改革不能人为设置禁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55 南方网 | |||||||||
作者:郑根岭(点击进入作者博客) 关于改革的讨论,时至今日还停留在“要不要改”的层面。那么多文章出炉,都谈的是这个问题,振振有词,掷地有声,好象目前中国有多少人、有多大力量在反对改革、不让改革似的。对此我忍不住要问一句:到底谁不让改革了?能不能直接指出来?有没有人站出来? 我觉得“要不要改革”这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是根本没必要存在的论题。那么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贫困落后状态,极大改善了全国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使得小康社会近在眼前。改革开放还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改革开放的好处全国人民都有切身体会。在当今中国,反对改革的人不能说绝对没有,但肯定是少而又少,根本不敢站出来示众,接受绝大多数人的拷问,更难以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值得我们写这么多文章给予谆谆教诲,更没必要大张挞伐展开论战。 因此,目前关于改革的反思,老是停留在“改不改”、“不动摇”、“不能反对改革”、“不能否定改革”的层面,我觉得属于蛮大的干劲儿用错了地方,南辕北辙,多此一举,白费力气,浪费思想。 “要不要改革”的问题,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公论和共识,并且已经有了27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提气,到现在哪里还会有多少人反对改革、否定改革,还会像某些杞人忧天的人幻想的那样拉历史倒车?即便到了今天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对改革进行反思,也不会也不大可能得出反对改革、否定改革的结论,相反却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使改革真正成为给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福利的手段。 自树靶子自射箭,自己假想反对改革的强大力量,并以此为借口反对人们反思改革的成败得失,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及其代言人心虚的表现,因为这些人最近十几年来,利用特权、利用有的改革措施的漏洞,甚至假借改革的名义,妄行牟取私利之实,千方百计侵吞国有资产,进行权钱话语权的交易,让广大百姓做出牺牲而很难享受到应得的利益,使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变质、走样,影响了改革的声誉——这些人才是改革大业最恶劣的破坏力量,不对他们进行曝光、揭露,听任他们主导改革方向,那么中国的未来将难见阳光。 笔者认为,为了稳步推进改革并深化纠偏,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思改革,不能人为地设置“不准反思改革”的禁区。反思改革不等于反对改革、否定改革,恰恰相反,是为了使我们的改革搞得更好,有利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早日建成,促进早日进入民富国强的理想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2004-2006中国第三次改革论争始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