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垮掉的一代”从哪儿开始坍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钱克锦

  昨天又见两条关于大学生的新闻:一是《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是《南方周末》的“毕业了,我们的工作在哪里?”两则新闻联系起来看,难免就得出这样的印象:现在大学生花起钱来个个精神抖擞,但一找起工作,那就顿时萎靡下去了。

  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如此,但从两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报道来看,这也快要成为普遍的现象了。眼见这么多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沦落到“花钱容易就业难”的地步,于公于私,都有点让人们痛心疾首,不由得要说上两句。

  如果说就业难,除了因为个人一些因素,更是因为经济形势、地区发展差异、很多资源过分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话,那不知节制、毫不体谅父母的消费则是这些青年学生自己的事情了,最多也属于家庭的事情。

  出手阔绰,那些生于富裕之家的“青年才俊们”,他们和父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人实在插不得嘴,但那些让父母举债为自己撑起消费门面的青年,人们则大可以骂他们“没有良心”。

  然而,如果越过家庭和个人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压榨和剥削父母”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当今社会风气和对教育的迷惘所导致。

  长期以来,在日常社会中、在单位上,甚至在中学和小学校园,在职位、房子、女人相貌、男人钱财、请客吃饭、家庭背景、上学接送的汽车等方面的攀比就一直络绎不绝,很难想象生长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能彻底避免“身不由己”的攀比手机、手提电脑、谈恋爱……从而导致对父母的“盘剥”。

  另一方面,因为错误理解教育而娇惯大学生的社会氛围也是造成父母被“盘剥”的一个原因。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已经把“上大学”(而不是成人)当成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小学中学的时候,只要成绩好,物质奖励就跟上,为的是能“上大学”,上了大学后,似乎大功告成,子女一伸手,父母立即奉上,以为这是疼爱子女和对他们上大学的“奖励”,殊不知这样其实已经忽视了他们最应该有的基本教育:怎样做一个人。

  因此在对大学生们“人均消费超过人均收入”感到担忧、愤怒和鄙夷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背后更深的因素。否则,在社会风气不变,对学历教育盲目追求不变,“就业冬天”时常来临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还要培养很多连基本做人都不会的大学生,也就是培养一大批“只会花钱,不会就业”的“垮掉的一代”———当然,在他们前途垮掉之前,很多青年先把家里的经济搞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