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神花”办节体现了哪门子执政能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0:06 红网 | |||||||||
“巢湖第十届牡丹观赏节”近日在安徽省巢湖市开幕,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等耗资近百万元办的这个观赏节只是为了一株生长在山崖上、据说“可预测旱涝”的野生牡丹,希望借此打造巢湖“城市名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这个观赏节不仅没有让当地的旅游经济火起来,反而招致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质疑与争议。(4月16日新华社) 巢湖并不像洛阳、菏泽那样以盛产牡丹而闻名,但当地政府竟能傍住一株被神化的
但所谓的“神奇牡丹”能兆示旱涝丰歉,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当地气象专家用翔实的数据说话:此说“没有科学依据”。而当地政府却要将此当成“城市名片”来打造,岂不是很可笑吗?“城市名片”之类,那是要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的,比如西安的兵马俑、济南的泉水,而拿这种褒贬不一甚至是贬多于褒的东西做“城市名片”,那“名片”背后的城市形象能高大得起来吗?而且通过办节,对这样的虚妄、唯心、迷信进行支持、予以放大、广为传播,不是很荒唐吗?将经济的发展寄托于这样的虚无之上,又如何给人以踏实感? 这种极致化的做法,其实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它折射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以×为媒,经济唱戏”、“政治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已流行日久,深入人心;办节庆无所不用其极,花样迭出、心裁独具;各种祭祀大典也甚嚣尘上,中国的始祖、英雄,无论是有历史记载的,还是仅见于神话传说中的,也一个个被搬将出来走上祭坛。口号都极冠冕,目的都很神圣:一切都是为了加快发展。 而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是众多官员的政绩饥渴和发展焦虑。许多地方的领导陷入政绩饥渴不能自拔,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简直是将各种办法“升天入地求之遍”,根本不去仔细考虑、严密论证什么可行性,许多工程、节庆通常是拍拍脑袋就上。但不幸的是,与政绩饥渴紧密相连的,又往往是发展乏术,在正常途径遍寻政绩增长点而不可得的情况下,某些领导就纷纷主动出击打造“终南捷径”。于是,能“短平快”出政绩的办节搞庆典就举目皆是了。虽说从道理上来讲,当各地纷纷以办节为能事时,人们注定会产生审节疲劳,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更可怕的是,一旦与政绩挂上了钩,各种节庆的投入产出账往往就成了糊涂账。你要说他只有投入不见产出,劳民伤财,那他可以说通过办节庆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带来了社会效益,增加了无形资产。而且按照某些地方的潜规则,取消前领导创办的节庆就是对其的否定,而昔日的领导如今通常又居于更高的位置,于是,这样的节庆就会一直办下去,即便负面评价很多、花费极其巨大。 就在巢湖市民和游客们认为,政府傍“神花”办节不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且助长了社会上的迷信风气之时,巢湖市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却认为非常值得,“我们就是要让牡丹节成为外界知晓巢湖的名片,让牡丹节成为市民的狂欢节,游客市民觉得高兴了,就显示了我们巢湖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认识竟是如此的不同。傍“神花”办节体现的是哪门子执政能力呢?如果真要说体现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话,体现的也只是胡乱执政的能力——不尊重民意、胡乱花钱。从中还可看出办节的另一大理由:为了让市民高兴,即便花钱也是值得的。这个理由更是堂皇。但市民高不高兴,那要由市民们自己来说,而不是当地政府自说自话,将官员的想法强加给市民。 节该不该办?办得不死不活的节该不该停?这些显然不能仅由某个或某几个领导说了算,而是应进行科学的论证,广泛听取民意,并由地方权力机关进行表决。更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我们的政策杠杆进行了不适当的调控?公众对某些领导浪费纳税人的钱胡乱办节为何无可奈何?这些显然是应该迫切进行改革和改变的。 傍“神花”办节之类的荒唐还会持续到何时呢? 稿源:红网 作者:孙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