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为什么要“白玉无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0:44 云网 | |||||||||
许身健 近日,有律师前往天津某区法院办理立案手续,指称在该院遭到某庭长殴打(《检察日报》4月12日报道)。 真想不到,在庄严肃穆的法院,法官不顾形象,上演一出全武行。即便天津是霍元
当然,法官也有说法,表示没有殴打律师,媒体报道和网络言论不属实。但报道此事的记者表示,每句话都有出处,是客观的。在场的目击者证实,律师确实被法官威胁和殴打。而天津市高级法院通报说,调查到的情况是法官并没有打律师,他们的工作程序也没有不妥,“媒体报道存在不实”(《新京报》4月13日报道)。 尽管两方各执一词,一时难查究竟,可让我说,即使最后真相难以复原,就眼下情况而言,首先也得批评法官。作为法官,应当避免出现这种瓜田李下之事。被多人指责打人,这与法官身份严重不符。我这样说,听上去有点“无理三扁担,有理扁担三”的味道。但我认为,对于法官必须如此。这里,不妨用王后贞操不能怀疑的故事,来说明法官操守同样不容置疑。当年,罗马执政官恺撒的妻子与情人相会,丑闻成为公众谈资。恺撒闻讯后,当即准备休妻。恺撒又说根本不相信妻子会红杏出墙,大家如同坠入云里雾里,愿闻其详。恺撒说:“要是不离婚,除非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我妻子的贞洁”恺撒不承认妻子与人通奸,从而保住男人颜面。同时,又以妻子的贞操被人质疑为借口休掉妻子,这招够狠。后人将其演绎成“王后贞操不容怀疑”的说法,即只要当王后的贞操受到人们的非议,那么无风不起浪,王后从此再也难以贤淑形象面对世人。当个王后不容易,她的贞操必须白玉无瑕。 现代社会,崇尚宽容,对人要求不能过苛。但对法官操守的要求,仍然该像恺撒对王后贞操的态度一样严谨。最近,台湾某大法官因为私生活不检点被迫辞职,黯然离开法官职位。这新闻令很多人不解:私生活关系个人隐私,何必揪住不放?在一个观念前卫的社会,这算什么?何必刨根问底,致人于死地呢?社会的芸芸众生自得其乐,干吗要苛求法官呢?和法官同样倒霉的还有政客,美国首位宇航员格伦,本来雄心勃勃地想问鼎总统宝座,但因被披露美女端坐其膝的照片而黯然退出竞选。一个可以跃上九天的大英雄,却折翅在地上的小女子身上。当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有染,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不依不饶,搞了个限制级的调查报告,大有把克林顿拉下马的架势。如果克林顿不是久经战阵的法律人出身,还真要毁在斯塔尔手上。对此,欧洲人不解:为什么全世界最知名的情色品多出自美国,但美国人对总统的风流韵事却不依不饶?美国人认为,男欢女爱虽为个人私事,但由于政客执掌权柄,干系重大,因此民众不能失察。双重标准在于政客承担的责任大于普通人,这样其言行要受到严格限制。 西方人信赖法官高于信任政客,法官的操守和王后的贞操同样不容怀疑,一旦人们提出白璧有瑕,那么法官和王后一样等于失掉了身份资格,只能全身而退。法社会学大师艾里希曾言:“法官的人格,是正义的最终保障。”这就说明,正义实现依仗的是人们真心仰慕的法官。人说法官是正义的化身,也就是法律的化身。因此,当民众怀疑法官的时候,意味着司法的危机,这与法官在当代法治社会中的特殊身份密切相关。 人们把司法视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司法活动主体的法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否则正义便难以实现。正因为法官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公众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极高,远远超出普通的道德标准。西方有哲人曾说,如果社会上追求完人的话,法官就应该是完人。美国《司法行为示范守则(2004)》准则二规定:“法官应在其一切活动中避免不当言行或不当表现。”公众尊重法官裁判,系出于对司法正当性及独立性的信任。这就意味着尽管法官独立,但法官同时应当尊重和遵守法律,维护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否则将会削弱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从而损及法治。 总之,法官在一切活动中应当促进公众对司法正当性的信任,法官应当谨言慎行,避免不当言行。这样,法官就成为公众监督之对象,必须接受对自己行为的限制。这种限制并未要求普通公众,在一般人看来这种限制是小题大做,完全不必要的。但这种限制是保证司法的正当性所必须的,足见公众对法官职业操守的要求之高。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对法官提出了极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说:“确定的这个‘是非标准’,是希望能够把一些虽没有违法违纪,但道德不好的法官清理出法官队伍。”可见,法官如果管不住自己的言行,等同于普通人,这就意味着他不配置身于法官队伍。 别叫屈,谁让你是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