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五岳名山:文化更新的躁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0:19 红网 | |||||||||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说起中国的五岳名山,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如数家珍。不过,在天涯社区论坛,有人大胆地对这个在汉代就初步确定的“五岳”说“不”,称现在的“五岳”已经不合时宜,呼吁应该选出新的“五岳”。(见《信息时报》4月25日) 从少林寺“造星”运动,到恶搞红色经典,再到今日的重选“五岳名山”,我们看到
其实,公正的说,以上所提到的文化“肇事者”们——不管是少林寺、央视青歌赛,还是众网友们,未必就是想把传统文化扫地出门,他们只是出于“文化更新”的理想和期待,只不过他们显然太过于急躁,以至于逾越了不应逾越的底线,致使“文化更新的理想”演变成一场“文化更新的躁动”。 纵观这种重构传统文化的思潮,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当事者仅仅从“伦理理性”和“实践理性”出发,而忽略了文化发展中必不可或缺的“人文理性”(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尊严)和“思辨精神”(知识、科学精神)。而“人文理性”和“思辨精神”的缺失,势必会导致文化发展中的“非理性”甚嚣尘上:强调意志、直觉、个体力量,而缺乏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温情与敬意。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当“文化更新”的目标成了一切的一切,为达到此目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之时,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场人文灾难。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重构传统文化思潮以及千奇百怪的表现形式的发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它深植于时代深处,是历史和现实所酝酿的“文化更新”的象征。时代在发展,相应的,传统文化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与其说重构传统文化思潮的发生是某些人心血来潮的产物,毋宁说是时代演进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是的,现在民众对于“文化更新的期待”更多的表现为浮躁、盲目、甚至不无偏执的情绪,但我们为什么不能乐观一点,把这些看作是文化演进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呢?毕竟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挣扎和博弈的过程。 美国当代思想家尼布尔对人性与民主有过经典描述:“人有不公正的倾向,民主成为必要;人有公正的倾向,民主成为可能。”应该说,尼布尔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化:人有传统的倾向,文化成为必要;人有时代的倾向,文化成为可能。也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要相信小说本身有自己的力量”一样,我们也要相信,文化本身有自己的力量,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文化自有其生长和调节机制,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们如何长袖善舞,好的东西总会保留下来,不好的东西终会被文化所淘汰。 作者:张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