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费是用在了公众身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2:00 光明网 | |||||||||
作者 刘辉东 如今人们对公款消费诟病颇多,深恶痛绝。其实,公款消费从本质上说,还是用在了公众,更多意义上还带有公益性质。 一位副处级朋友近日对我感言。在一个山区小县,身居副处且手握实权的人物,实属不多,因此他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他却过得很拘谨,因为他出身贫寒,曾为几块钱学费愁肠百结,是众乡亲省下一丝一缕凑钱送他读出书来。因此,回乡为官后,他曾发誓
他曾被人笑话为“抠门领导”,因为他身居副处,却仍然每天自己动手擦皮鞋。偶一次在街头擦鞋,聊天中得知大嫂来自农村,儿子正在上大学,每个月等着她的擦鞋费作生活费。大嫂说现在城里人越来越小气,一个月拿那么多工资,连花一块钱擦皮鞋也舍不得。他顿觉心虚冒汗,心想,像他这样的副处如果都舍不得花这一块钱,不带头花这一块钱,可能会有更多的农村大嫂要愁肠百结。从此,他扔掉了新买的鞋刷,天天上街擦鞋。 后来,他去了歌舞城唱歌。老板叫进来几个陪唱小姐,他大为不悦。老板介绍,你这种副处都不消费,再就业工作就更难搞了。因为他们都是下岗女工。于是他破例公款买单,给我们每个哥们要了一个小姐。 再后来,他经常光顾桑拿城,因为他发现那里有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不起助学贷款的女大学生。他还同时包养了两个女大学生情人,因为她们都是出身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如果他不“帮忙”,她们可能要辍学或者堕入风尘。 当然,这些都转弯抹角变成了公款消费。 他大为感慨:有时节约、廉洁也不是好事,至少是好心办了坏事。 他因此步入了公款消费的“普通逻辑”:我国因此才有每年9000个亿的公款消费,包括2000亿的公款吃喝、3000亿的公款出国、4000亿的公车开支(据《学习时报》报道),且“签字人”个个花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还美其名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实,他们都忘记了这样一个“特殊逻辑”:如果把这9000个亿的公款省下来,投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也许就没有那么多读不起书的贫困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下岗女工等待公款消费去“拯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