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警惕贫困与豪华背后的非理性指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0:06 红网

  “国家级贫困县的检察院却修了座豪华大楼,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检察院参与公路治超的罚没款。”4月上旬,有读者致电本报,希望能对浑源县检察院新落成的办公楼予以关注,问题涉及大楼的豪华程度与当地的经济不相称、检察院在办公楼下开酒店等,其中资金来源最受质疑。(5月9日《山西晚报》报道)

  近年来,贫困地区修建豪华办公楼的新闻比比皆是。由于这样的新闻暗合了广大群众
的心理判断和理性期待:豪华楼本不该修,贫困地区尤其不该修,所以一经披露,每每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

  或许是类似的新闻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审丑疲劳,叫人厌倦,沮丧——事实证明,群众的口诛笔伐,媒体的曝光,上级部门的惩罚……都不足以阻止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这不光说明我们的制度设计存在问题,而且反映出这种指责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属于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盲目性批判。

  为什么这么说?举目天下,豪华大楼如雨后春笋,又以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为甚,为什么单单贫困地区的豪华大楼成为我们指责的对象?为什么大城市的豪华就成为理所当然——谁见过这些皇宫似的大楼成为新闻批判的鹄的?

  贫困地区的豪华,从质上说,仅仅是与其自身其他建筑相比算得上豪华,要是与发达地区的豪华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从量上比,贫困地区的豪华往往是孤例,而大城市的豪华却是普遍现象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为贫困地区的奢侈辩解,而旨在说明豪华风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撇开大城市的极度奢侈不谈,一味拿贫困地区说事,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歧视性指责——大城市或发达地区有钱是事实,但这是它们可以修建豪华建筑的理由吗?

  无论贫困地区的罚没款,还是发达地区的正当财政拨款,都是公共财政——而只要是公共财政,就属于全体国民,其如何使用都应该征得全体纳税人的同意。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起码要求。

  不去指责大城市的豪华风,而是拿贫困地区说事,这种欺软怕硬的选择性批评,不但与事无补,反而带来更大的危害——默许大城市豪华的合理性和特权,纵容其豪华起来更加肆无忌惮。贫困地区没有钱,想豪华还要受到客观约束,而发达地区地区有钱,若是没了限制,想建就建,其危害将多大,可想而知。

  这是危害其一,隐性的危害还有大城市的负“榜样作用”。从人性上分析,模仿攀比是人类的本能,而模仿攀比的对象往往是上级——如省会模仿攀比首都,地级市模仿攀比省会,县模仿市……这样看来,单单指责贫困地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为它的上级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示范作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要想杜绝贫困地区的盲目奢侈之风,必须先拿其上级开刀,而要想限制大城市的奢侈,则必须考虑如何改善我们的制度设计了。

作者:王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