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蔡方华:“丑化医务人员”的论调令人生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0:15 云网

  5月10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呼吁新闻媒体公正地对待医务人员,他说,“这种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也影响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境交代,很难了解毛群安所说的“这种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关于“天使和魔鬼”的提问,还是媒体上一直没有平息的批评之声呢?但无论如何,看到这样的表态和这样的措辞,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隐隐的不安。

  毋庸讳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批评性报道在媒体上比较常见。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密集曝光,把我国医卫工作的现状、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沦丧、政府对

医院监管的乏力等问题,尽数披露在世人面前。如果只有天价医药费事件这一“孤证”,人们自然无法做出什么概括性的结论,但是,西安儿童医院医生集体收红包、四川36名医院院长栽在医药代表手里等新闻,却一再印证了公众对于医务人员的“负面猜想”。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一再表示,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存在太多的黑幕,医务人员的道德滑坡客观存在。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舆论一概称之为“丑化”,那么,卫生管理部门所希望的公正又是什么呢?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有“美化”才算是新闻媒体的分内之事,也只有美化才能改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仔细分析毛群安先生的发言,除了对舆论批评的定性不够妥当之外,在逻辑上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澄清。按他的意思,医疗服务的质量之所以不那么令人满意,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之所以行为失当,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舆论的丑化“直接影响”所致。这种推断似有因果颠倒之嫌。回顾几年来的舆论走向,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正是因为出现了许多医疗丑闻,正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医患关系才从非典时期的水乳交融呈现“倒退”之势,新闻媒体才由赞歌不断转向对少数医务人员提出批评。如果颠倒了这个因果关系,就不能理性、清晰地认识医卫工作的现状,就不能对客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正。

  暴露在医务人员身上的道德问题,的确与现行的

医疗体制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务人员就无须为医德滑坡承担道义责任,他们也不需要接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把问题一揽子推到政策和体制头上,只会遮蔽医务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道德完善,只会引发舆论的反弹。

  当然,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批评,并非否定医护工作的神圣性和特殊性,也不是对医护工作者的一概否定,那些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医务人员仍然受到公众的衷心爱戴,也会受到媒体不遗余力的歌颂。对天使褒奖,对魔鬼鞭挞,这也正是公正的必然含义。 (蔡方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